法国和德国类似,德国的高考相对了解,我就用德国的回答你吧。
德国的高考叫做Abitur(音: 阿笔图阿),对于数理化的要求相对来说比我们国家要低,大概相当于初三到高一阶段的难度。
但是对于英语以及二外的要求比我们国家要高得多。
必选有德语,数学,且这两门必须笔试;必选还有历史,政治,宗教(非基督徒则选伦理课)和体育。
在必选课里必须至少两门口试,三门笔试。
口试就是演讲。
笔试项目中,语文(德语)则是写一篇论文,大约20页纸字数无下限和上限。
所以是他们的题目,根本就没有什么阅读题,选择题,直接就是写文章。
德国的写作是典型的八股文,所有的议论文必须要按照格式来写,才有可能得分。
接着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必考科目,就是第一外语了。
第1外语90%的学生选择的都是英语,但是有少部分的学生是外国进入的移民,他们有可能用自己的母语作为第一外语,比如说很多中国学生就用中文作为自己的第一外语,那么基本上可以轻松的通过。
然后就是第2外语,第2外语可以从很多门语言中去选择,常见的有英语,法语,俄语,拉丁语,古希腊语,意大利语,西语,还有一些冷门的,如日语,中文,古希伯来语,土耳其语,现代希腊语,葡萄牙语,波兰语。
二外可以任选一门,但是必须要考。
也就是说,德国人的外语考试是他们的重中之重,至少要考两门。
德国的考试分数采用5分制,5分是不及格,1分是满分。
所有科目都采用5分制。
也就是说,外语的分数所占比例与其他科目的所占分比例是一样的。
德国的高考时间长达三个月,考生还要根据具体自己所报的学校来选择考试的科目。
有一些专业甚至要考三门语言。
比如说医学专业必须是要会拉丁语的,如果不会这一项是进不了医学专业的。
神学专业者必须学古希伯来语。
同时高考成绩只占实际录取比例的30%,平时的学时以及学分占高考录取分数的70%。
对于外语而言,这70%的分数就包括了平时在课堂上用外文演讲的分数。
比起中国人只要考试的哑巴英语,难度要放大非常多的等级。
所以,中国的高考英语的难度,跟德国人的外语教学的难度相比,实际上就相当于是幼儿园对大学。
现在很多人鼓吹要重视数理化的学习而轻视英语,削减英语分数,但是德国,数理化机械工业如此的发达,但是他们在高考录取的时候,数理化的考试难度才等于我们初中和高一的难度。
可是与此同时,外和二外的难度却远超中国的高考英语。
德国如此重视外语学习的原因就是,绝大部分的知识并不是从本国人身上去学得的。
非常多的高端教材都是源于国外,有可能在法国,有可能在美国,也有可能在日本,在中国。
只有自己的国民掌握足够多的外语,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获取外部的知识,将这些知识总结归纳才能够转化成自己国家的生产力。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德国的高考虽然没有中国那么难,却可以选拔出非常好的学习苗子。
德国的大学是严进严出,几乎没有什么大学是野鸡大学。
凡是在德国土地上的大学,不管是国立,还是教会建立的,或者私立,德国的学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的硬。
中国的数理化考得比德国难的多,但是非常多的精力都是花在计算上面。
德国人根本就不强调计算能力,考试的时候是允许带计算器的。
计算机发明出来就是让大家用的,我们高考毕业也没有多少人,真的会用笔算去计算复杂的计算。
所以国内很多人,自以为自己的数理化能力很强,但是实际上,毫无应用价值,顶多只能算得上是一个计算缓慢的人肉计算器。
德国的考试更强调的是学生的思维,而不是计算能力。
选拔出来的人也是思维能力强的人,而不是可以替代计算机的人。
德国人把语言能力,当做智商的一部分。
不会两门以上外语基本在德国人的眼里,尤其是高学历的人的眼里,就是一个脑力不行的人。
所以德国人来中国经常嘲笑中国人,学了12年英语,结果还不会说。
尽管他们的英语,说的也不咋地,但是他们敢说,能交流,即使发音不准确,也能够把意思传达出去。
可以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
像德国,法国这样的国家高考考不考英语,作为一个从没出过国的人是一无所知,但作为一个从小开始被强制学英语,而且一直到完成学业都要被英语这一科影响的人,感觉是对绝大部分中国人从小学英语绝对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讲,西方发达国家整体工业水平一直是引领世界的,而中国是正处在学习追赶阶段,而且差距非常大,从机床,芯片,材料,发动机,等等。
作为一个基层的劳动者,可以说是对这些关键产品的与国外的产品差距造成的原因,可以说是基本说个八九不离十,那就是整体工业水平的落后造成的,因为所有在这些方面优秀的发达国家。
都是整体工业水平高,即使有一些短板,人家也能够采购到,而中国就是整体工业水平太低,采购也采购不到,造成几十年连个像样的发动机都造不好,为什么呢,首先你的材料就不行,有很多材料,并不是只是拥有同样的材质就能发挥同样的效果,比如,活塞钢的选择,給人的感觉应该是硬和耐高温,而现实确不是这样,是选的一种各方面都比较中性的材质,人家这是怎么得来的。
是千万人通过千万次的理论研究,千万次的现场实验,千万次的记录,最后优中选优,之后定下来的选择。
这期间千万次的理论,千万次的记录,千万次的实验需要多少专业人才,中国现在有吗。
这还是一个小小的发动机的其中一个只占一个发动机生产中的一个几百分之一的环节。
如果整个发动机方方面面都达到先进水平得需要多少专业人才。
这只是一个人家已经淘汰了的产品需要的专业人才。
还有许多人家正在发展和正在提高的产品。
中国如果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超大量的各行各业,各方各面,各个细微方面一心钻研的专业人才。
中国的整体工业水平就永远无法赶超发达国家的水平,整体工业水平落后,就永远无法造出世界先进水平的各方各面的优质产品。
现在的现实是,仅有的一些专业人才仅够生产线上作业的一些维修,根本无从谈起钻研,研究,普通工人文化低,底子薄,只能进行机械似 *** 作,对于所生产的产品怎么来的,什么原理根本就不清楚,更别说提出改进建议了,而英语在这些基础研究方面基本一点用处都没有。
而数理化则不同,在进行这些基础研究之前是一定要掌握这些数理化知识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未完待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