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后,周天子分封天下,将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
武王按照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诸侯。
一封王族,就是武王对本族姬姓进行分封。
如周公旦封在鲁,召今奭封于燕等等。
二封功臣,即对有功的异姓臣子进行封赏。
比如对立有头功的姜尚姜子牙封于齐。
三封先贤的后代。
就是对以前所有做过帝王的后人进行分封,包括炎帝、黄帝、尧、舜、禹等帝王的后人,尤其是武王灭了商纣,还能对纣王的弟弟微子起和儿子武庚进行分封,做到了灭国不灭族,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特别是以后的帝王,不但亡了其国,而且还灭了其族,这正是周朝分封制最合理的地方。
其中封了八个公爵国,其中六个是先朝后裔,两个为姬姓,这两个姬姓公爵国分别是武王叔爷爷和武王的叔叔,周公旦、周公奭只封了二等侯爵,周朝分封诸侯的目的是通过分封,通过血亲和宗法加强周王朝对地方的统治,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
《荀子·儒效》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种现象是古代分封制所产生的,也是中国目前许多姓氏的源头。
西汉刘邦为了扩大势力,夺取天下,分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天下平定后,刘邦忌惮异姓诸侯王的势力,出于中央统治和天下稳定需要,一方面剪除异姓王,另一个方面汲取秦朝灭亡教训,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没有分封亲王,因而大封刘姓诸侯王,通过辩证运用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办法,使地方权力相互制衡,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这种办法虽然有利于防止宫廷独权,但由于诸侯王有人有地有财税有经营有兵马,容易对中央皇权形成威胁,西汉文帝、景帝出现的诸侯王叛乱,始终困绕着中央行政和天下稳定,直到汉武帝通过政治上颁发推恩令,经济上收回盐铁等经营权,诸侯王的势力才得到抑制。
总之,不论是周朝分封制还是西汉的分封制,这种想通过血缘关系加强中央对地方统治的办法,不是解决政治统治的最好办法,容易导致诸侯坐大和天下大乱,权力过大是政治腐败和天下不稳的主要原因,只有从制度上管住权力,实行民主政治制度,才是解决分封制弊端的最有效办法。
西周分封制与西汉分封制在本质上都没有区别,只不过在形成原因上有所差异。
西周分封制的成型,是周公旦在商人叛乱之后,迫于形势不得已而采取的策略。
天下太大,光是凭借周王室一家人无法快速地平叛,不得已将天下未服之地分封给亲戚和亲信大臣,代为抢占地盘。
正如钱穆先生所言,西周封建“乃是一种倾略性的武装移民与军事占领”。
西汉分封制,是汉高祖刘邦在称帝之后,剿灭了一堆异姓王,然后又转封了一堆同姓王。
所以,西汉分封制是刘邦一手推动建立,其目的就是“封建亲戚,以番屏汉皇室”——这也是分封制之所以能存在的理由。
分封制的合理性与弊端,西汉历史都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刘邦驾崩后,吕后把持了朝政。
在吕后统治下,刘邦的儿子们被杀得七零八落,天下人几乎就有刘姓江山将被吕氏取代的顾虑。
然而,在吕后去世后,吕氏外戚集团被周勃与陈平联手诛杀,立刻将众人的担忧给消除了。
经过商议,众大臣决定拥立代王刘恒为天子。
然而,当刘恒接到这一消息时,却不是惊喜,反倒是忧心忡忡:刘邦统一天下才不过数十年,现在这帮大臣无一不是腥风血雨中走出来的枭雄。
乱世之中,都是能者为王。
现在吕氏被众人剿灭,谁知道长安城中的这帮人安得什么心思?万一之中有人欲行不轨,将自己骗入长安杀死,那可如何是好?刘恒身边的谋臣大多也是如此想法,纷纷劝他称病,等形势明朗后再说。
可此时中尉宋昌却劝刘恒要尽快入京,以免错过良机:“秦失其政,诸侯豪杰纷纷起事,自以为能得天下者数以万计,可最终登上天子之位的却是刘氏,其他人都已绝望,此其一;高帝分封子弟为王,封地如犬牙交错,互相制约,宗族实力如磐石般坚固,天下人都叹服,此其二;大汉建国后,废除秦的暴政,制定法令,政施德惠,百姓人人安心,难以动摇,此其三。
以吕太后的威势,还分封三位吕氏王,独揽政事,专权独断,可太尉周勃仅凭一符节闯入军营,一声高呼,将士们都左袒为刘氏,背叛吕氏,最终吕氏灭亡。
这就是天意,人力所难更改。
现在大臣们就是想造反,百姓都不听从,他们怎么可能三心二意?如今,朝廷内有朱虚侯、东牟侯等亲戚,外有强大的吴、楚、淮南、琅邪、齐、代等诸侯国。
现在高帝的儿子仅剩淮南王和大王,大王又年长,贤德圣明,所以大臣们才要顺应民心,迎立大王。
大王不要过多顾虑了!”宋昌的这番话中,支持刘恒入京的最关键性理由,就是汉王朝内外如今都有刘家人在把持——“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汉高祖与群臣所立下的誓言,其政治基础就是刘邦所分封的大量刘氏诸侯王。
刘恒听了宋昌这番话,思考良久,最后还是听宋昌之劝,前往长安,顺利地从大臣手里接过了帝位。
可见,刘家的诸侯王,关键时刻还是保住刘氏社稷天下的致胜法宝!这就是分封制存在的合理性,也是分封制最大的优势。
然而,分封制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弊端。
分封制最大的弊端,就在于诸侯的权力过大,对中央政权的治理天下,形成了严重掣肘。
西汉初期,各诸侯国几乎成了法外之地。
西汉诸侯国,有的占据数十座城市,地方延绵数千里。
汉皇室放任自流,诸侯王就骄奢淫乱;汉皇室稍加严管,诸侯王又联合起来造反。
汉景帝时,因为晁错提出了削藩,吴王、楚王、赵王、济南王、淄川王、胶西王、胶东王就联合起来造反。
这也就是分封制的最大弊端。
诸侯国的强大,成尾大不掉之势,严重制衡了西汉的发展。
为此,汉武帝继位后,在主父偃的建议实行了“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但分封出去的子弟就脱离原诸侯国,改由中央政府管辖。
推恩令在实行几代人后,西汉分封诸侯国逐渐缩小,慢慢就失去了与汉皇室相抗衡的力量。
自汉武帝后,皇室的集权程度大大增加,诸侯不再对皇帝执政构成威胁。
可这也意味着,汉皇室失去了亲戚的屏障。
推恩令实施135年后,王莽就轻易地篡夺了刘姓天下,建立了新朝!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成功地防范住了刘姓诸侯的威胁,却无法防范外戚的篡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