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本身是一个椭圆形球体,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的71%,被海洋所覆盖,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的29%,被陆地覆盖,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
海洋面积分为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陆地面积分为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地球按板块构造学说,分为六大板块,按大小先后顺序排列: 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各板块之间是相对而言,板块与板块发生碰撞、抬升、俯冲,就产生了火山、地震、海啸等能量爆发释放。
板块之间的分界线基本上都是山脉、海沟、断层、火山等为分界线。
亚欧板块:由亚洲和欧洲及周围海洋面积组成,亚欧板块是全球六大板块之一,六大板块中面积最大的板块。
其范围:介于喜马拉雅山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以北、大西洋以东、北冰洋以南、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以西的广大陆地区域。
太平洋板块:包括太平洋的一部分,太平洋板块是全球六大板块之一,太平洋板块是所有板块中唯一由海洋组成的板块。
其板块:东界为圣安德烈斯转换断层,西界为马里亚纳深海沟,南界为南极洲北部边缘、北界为白令海峡等包围的海域。
如果,太平洋板块俯冲亚欧板块 ,那么亚洲东部有一天会像青藏高原那般高耸吗?首先,青藏高原的形成,是由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方,抬升,隆起形成了今天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而且高度还在增长。
拿喜马拉雅山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来说,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全球最高峰,海拔8848米,而且每年以3厘米速度增长,原因就是两个陆地板块运动的结果。
第二、太平洋板与亚欧板块之间一直是存在运动的,只是两个板块之间是消亡边界,即形成海沟或者造山带,而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是增长边界,即行成海岭或断层。
太平洋板块俯冲亚欧板块,两个板块,一个是陆地板块,一个是海洋板块,而且最重要的两个板块之间的界线是马里亚纳海沟,海拔深度—11034米,是地球已知的海拔最深点,两种高度互抵,因此很难形成高原;在地理位置上,亚洲东部并无高山,像武夷山,外兴安岭、东西伯利亚山地等,海拔均未超过2500米。
综上几点原因,导致太平洋板俯冲亚欧板块不可能形成高耸入云的高原,即便是高耸山峰也很难形成。
谢谢阅读。
据科学家研究,大约在2.8亿年前,现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曾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后来由于板块的移动,大约在2.4亿年前印度洋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亚欧板块移动并发生猛烈撞击,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底下,使得碰撞区域的地表出现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伴随着印度洋板块的继续北移,在漫长的地质作用下形成了青藏高原。
虽然同样都是板块运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在软流层流动作用下太平洋板块也是俯冲亚欧板块之下,但由于太平洋板块密度要比亚欧板块密度大、势能较高,因此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倾斜角要明显大于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倾斜角,使得这一边界发生张裂,海盆下沉,使得大陆板块边缘起褶皱形成岛弧链,而海洋板块边缘形成海沟。
从板块构造图不难看出,亚欧板块是最“憋屈”的,既受到了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向北的挤压作用,还受到了太平洋板块向西的挤压作用。
一方面出现了西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条几乎呈闭合状态的两条地震带;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挤压亚欧板块被抬升,使得亚欧板块东部逐渐隆起,出现造山运动;同时亚欧板块向南的力被削弱,只能向北偏西方向移动,这也解释了为何亚洲中部地势相对较高。
因此,可以说由于板块之间力的作用和方向均不同,即使是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亚洲东部是不可能出现像青藏高原那般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也不可能形成绵延2400余千米、宽约200~350千米的喜马拉雅山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