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玉食

锦衣玉食,第1张

锦衣玉食 如果贾宝玉一直生活锦衣玉食,还能写出伟大的《红楼梦》吗?

首先更正一下,《红楼梦》的作者不是贾宝玉,而是曹雪芹。

其次,如果曹雪芹一直锦衣玉食,是不可能写出《红楼梦》的。

有诗为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可以说,没有曹雪芹的“心酸泪”,就没有《红楼梦》。

事实上,人间也从无无病呻吟的大作问世。

“诗言志”的道理,大家都懂, 自不必多言。

鲁迅先生曾说:大家都降一级试试看。

说的也是人生起伏对于创作的激发效能。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很显然:李煜如果一直做皇帝,就不会发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千古名句。

人在怨恨之时,往往会借助文字抒发情感,至少可以减轻胸中的怨恨。

《红楼梦》的“荒唐言”,当然也是曹雪芹愤怒情感的发泄。

愤怒的情感支配着他的笔触,才使得歌舞升平,锦衣玉食,与“家业凋零”,“食尽鸟投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形成强烈对比,从而产生巨大的艺术震撼力。

因而,读者也可以从《红楼梦》的情节起伏中深深体会到作者的不平和愤怒来。

自古以来,“清愁自是诗中料,向使无愁可得诗?”可知:人生浮沉,曹雪芹的不得志于世,即是《红楼梦》产生的原动力。

此观点也可以韩愈的“不平则鸣”之说,予以佐证。

如:他在《送孟东野序》中写道:“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音,其皆有弗平者乎!”其间,韩愈把不平的内心体验形象地比作草木、河水、金石之鸣,以风、以敲击,喻作激发的媒介。

由此推论:曹雪芹的《红楼梦》的创造动力来自于家道中落的痛苦。

反之,如果他一直生活在锦衣玉食中,何来动力创作《红楼梦》呢?

有句话说,文学来源于生活。

贾宝玉其实就是曹雪芹先生的影子,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上文学加工呕心沥血写成了这部旷世奇作。

如果曹雪芹一直锦衣玉食,那他写的红楼梦可能就只能是一部言情剧。

纨绔子弟和富家小姐的爱情,或悲剧或圆满。

都不会有更深远的意义。

都说红楼梦就是一部清宫史,作者通过红楼梦大观园的故事,描写了皇家商家等等枝枝节节的故事,深切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据说曹氏大家族在清朝时期因为亏欠国库,被官府抄家收缴官银,导致曹氏大家族幕落。

作者在经历了家族变故以后,将往日奢靡生活与现实凄惨结局对照,肯定得出很多创作灵感,这本古典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描写,抨击和讽刺了封建腐朽制度,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发人深省的东西。

假如曹雪芹先生一直锦衣玉食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那一定是三妻四妾,逗鸟养戏子,吟诗唱小曲儿。

即使对生活偶有不满,也绝不会有这么深刻的认识。

所以说,没有贾宝玉的穷困潦倒后半生,就没有今天的红楼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370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