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徽 <wbr>| <wbr>神秘细节,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深意?读懂美国,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看懂它的国徽就够啦!呶,这就是美国国徽。
正面是一只霸气的白头海雕,它左爪抓着箭,右爪抓着橄榄。
箭象征美国是个分分钟挥舞大棒的武力强国,而橄榄则表示,美国其实是一个含情脉脉的民主国家呢~学习过AP美国历史课的人知道,美国政府打起仗来,一点都不手软。
然而,美国政府对自己人,却一向柔软到不行。
这个世界上怎么会存在这么一个联邦政府,对外强、对内弱呢?这就得从美国国徽的反面说起了~。
美国国徽反面的信息量特别大!最醒目的当属“认可我们开始”与“时代新秩序”两行大字!意思就是说,美国政府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建立起来的,它为保护美国人民的自由而存在,也要为美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打造一个又一个“时代新秩序”~这很让人感动!想当初,1776年,华盛顿们就是跟英国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分道扬镳的。
他们在独立宣言里说的很明白,并不是要跟英国争天下,而是大家日子过不到一块去了,干嘛不分开单过呢?懂这一点,就懂为什么说美国天生爱自由~国家为了维护自由,可是真敢拼命!美国独立战争的募兵海报上写道。
不需要抓壮丁,百姓们也会自愿加入“人民的军队”。
今天美国人为何热衷游行?因为那就是人家的传统!时代新秩序又当如何理解呢?其实,就是美国人要让政府为人服务,而不是人被政府奴役!这方面,美国很幸运,聪明智慧的国父们为限制政府权力,打造了一副“美国宪法牌”手铐!有了它,政府的手便无法随便伸向美国百姓~。
正因为这样,美国人一遇到政府不公,便会自发组织起来游行示威,完美体现国徽上“认可我们”和“时代新秩序”的精神!他们的底气很足:连美国国父和美国宪法,都替我们撑腰,小小的政府算什么!美国国徽实际上是美国官方大纹章(GreatSealoftheUnitedStates)上的图案,印章存在美国国务院,第一次用于1782年。
美国国徽上的美国秃鹰标志着登峰造极的统治权;橄榄枝和箭标志决议平和与战役的权利;秃鹰上方的群星图画则标志着具有主权的重生共和国。
事实上,美国并未指定一个国徽图案,但纹章正面的图像实际上已经成为美国的象征,且经常出现在官方文件上,如护照。
反犹主义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就是犹太人控制所在国家的经济命脉,在美国国徽上有一颗由十三颗星星组成的犹太人标志“大卫王之星”即中国人所说的六角星,一般人认为美国国徽上出现大卫王之星纯属是巧合,但正是这颗国徽上的大卫王之星触动了反犹主义者敏感的神经,这颗在美国国徽上的大卫王之星成为反犹主义者眼中犹太人控制美国的证据,在历届的美国总统选举中,谁更亲以色列谁就会在犹太人支持下当选美国总统,在反犹主义者的眼中,美国已经成为犹太人的国家,犹太人通过控制美国而控制世界美国国徽的反面主体是一个未完工的金字塔。
在金字塔的底部用罗马数字刻着日期1776。
在金字塔将要完工的顶端,所谓的普罗维登斯之眼观察着一切。
左右写着两个铭文:Annuit Cœptis:意思是某人(推测可能是普罗维登斯或上帝)“认可我们开始”。
Novus Ordo Seclorum:这是引自维吉尔的诗,意思是“时代新秩序”。
发展历史意义1935年后,封印的两面都被作为美国一美圆纸币联邦储备符号使用。
正面符号的意义是明显的—盾是国旗的变化形式,美国国鸟白头海雕则是广为人知的美国象征。
背面的意义是隐讳的。
很多人认为金字塔上方的眼睛与共济会有关。
未经证实的东西不能妄下结论,那个眼睛可能并不是共济会的符号。
金字塔广为人知的是上帝之眼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标志。
上帝的全视之眼在基督教圣经中被多次提及。
三角型的设计最初是Pierre Eugene DuSimitiere建议的,之后纹章学家William Barton发展了这一设计。
在Du Simitière最初的草稿里,带着全视之眼的金字塔位于两人中间盾的上方。
1776年8月20日纹章设计委员会的第一份报告里描述“饰章里普罗维登斯之眼放射出扩散到盾及人物的光辉。
”另外的一个争论焦点就是正面星所发出光辉的形式。
一些历史学家相信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金融天才和银行家Haym·所罗门参与帮助了图案的设计。
他是一名犹太人,图案中五角星大致是以大卫之星的形式排列;这似乎是设计者在“赞美”海姆·所罗门的努力。
无论如何,这种理论忽略了要美观对称的排列13颗星的困难度,而且当时大多数平民一直使用六角星。
直到19世纪末单独的星星才被画为五角星。
1776年7月4日,大陆国会任命了一个委员会去设计国家纹章封印。
在经过6年3个委员会后,他们仍然没有达成一致是设计意见。
最后,问题被移交到国会秘书查尔斯·托马斯那里,他把先前是三个设计加以合并。
国会最后在1782年6月20日通过了他的整合方案,这个印章使用至今,人们把他雕刻在一个直径2.25英寸的黄铜制作的柱面上(被称为matrices,本体)。
1782年9月16日,托马斯第一次使用了印章,确认签署允许授权乔治·华盛顿进行一次交换战俘的谈判。
托马斯一直使用着它直到1789年依据宪法建立了一个新政府,那之后他把印章交给国务卿托马斯·杰斐逊。
从那时开始,他和他的继任者就一直使用他颁发签署外交文件。
原始的印章在1841年因为太旧而替换了。
原来美国国徽和美国总统纹章一样,秃鹰的头是朝向左边对左爪的箭的,这象征的是“战争的权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哈里·杜鲁门总统在1945年11月25日发布总统令,改变鹰头的朝向使其面对着橄榄枝,这象征着“时刻准备着献身和平”。
英国首相邱吉尔在1946年访问杜鲁门时说他认为鹰头应该转过来。
从最初的开始到现在已经使用了7个印章,这些印章现在可以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国家档案馆看到。
国徽国徽正面的图案被作为美国国际协定和美国政府文档的象征而使用。
原件存放在美国国务院展览大厅的一个锁起来的玻璃容器内。
咱们平时说的“美国国徽”指的是美国官方纹章(Great Seal of the United States)上的图案,也是一美元纸币背面的图像(瘪嘴华盛顿为正,国徽为反)。
这个官方纹章分正反两面,正面的出镜率相当高,比如,加盖在护照或者各种涉外公文上。
在正面的构图中,“主角”是一只双翅展开的白头海雕,它的两个爪子分别抓着象征和平、武力的橄榄枝和箭。
鹰头目视左方,意味着还是倾向于“和平”?鹰嘴叼着的绶带上写着拉丁文格言“合众为一”(E Pluribus Unum)。
鹰头上方的“光环”里的13颗星星,代表着美利坚最初的13个州,星星们blingbling的发光,昭示着一个充满活力的新生国家。
再看纹章的反面,也就是通常意义上被认为的国徽的反面,内容就复杂多了,信息量特别大。
当年美国的主流社会受清教徒精神影响非常深远(就算现在,全美的信教人口比例,也大于欧洲的多数国家),因而,国徽背面的基督教色彩,特别的浓郁。
整个构图的主体是一个未完工的金字塔。
金字塔就盖了十三层,代表着最早独立的13个州,也昭示着“工程还要继续”,此塔远不止十三层的意思。
金字塔的底部刻着罗马数字换算成日期,就是美国宣布独立的年份——1776。
最有争议的图标,还属在金字塔顶端的那只光芒环四射的蓝眼球“大眼睛”。
这就是“普罗维登斯之眼”,即,全知之眼,全视之眼,代表“上帝”监视人类的法眼,洞察着人间的一切。
一般的解释是——这个三角眼的造型,象征着基督的三位一体。
此外,还有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说法,两百多年来,流传甚广。
这种观点认为,美国在建国之初,就是个“共济会”控制下的“傀儡国家”,所谓的“上帝之眼”,其实隐藏着一个全球性的秘密组织——共济会的logo.....因为,这个发光的“独眼”也属于共济会(Free and Accepted Masons)的主要标识之一;而那个金字塔造型,指代的是共济会内部的分层和晋级制度。
虽说“共济会”诞生于英格兰,原本是个石匠们自发形成的“行会组织”,经过几百年的神奇运作,竟成了西方精英界的食物链顶端。
而且,“共济会”在北美大陆的影响力,也显然更为深远。
根据相关资料,当年美国建国的时候,《独立宣言》的56位签署者,至少有8个是共济会的成员,而美利坚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等,均为共济会队友。
历届美国总统中,也不乏共济会成员或着“疑似会员”。
在近代后期,掌握着巨大经济体量的犹太势力也不断渗入共济会,开始成为阴谋论者们的主要“怀疑对象”。
长期以来,共济会往往被认为是“全球阴谋的核心中枢”,在几大犹太财阀的把持下,与各路政界精英相结合,在世界各地制造着此起彼伏的惊天大阴谋。
于是,不少人开始“脑洞大开”的联系——远的诸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显然这年月,犹太人还没进军政界呢)、十月革命、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共济会一手策划并实施的;近的像全球金融危机、转基因、新型病毒、外星人造访、甚至911事件,也被统统怀疑是共济会的阴谋。
因而,不少西方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节——美国政界由共济会控制,共济会被犹太人财阀把持,而财阀们的终极大BOSS,竟然是外星人或者什么蜥蜴人,呵呵。
显然,这些演绎,太过于捕风捉影了,实在夸张。
客观看,共济会作为西方资本家和政治精英组成的联盟团体,行为神秘而隐秘,却能量巨大,可以被看成一种“影子政府”的存在,但要说就这么个兄弟会类型的组织,可以跨越一切障碍,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制造出各种惊天动地、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大阴谋”,还没露过什么马脚,这个,显然太高于生活。
因此,前面说的美国国徽背面的“三角眼”,虽然带有共济会的标识特色,但以此为依据,说共济会就此控制了美国,金字塔也指向共济会的内部秩序与等级,实属过度演绎了。
其实,很明显,正如开头说的那样,金字塔最鲜明的指代,就是美国独立之初的十三个州,而塔本身没完工,也就暗示美利坚还要接着开疆拓土而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