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儒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做过精确的解释:“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依类象形,即独体为文;形声相益,即合体为字。
象形字是一个整体,不可分,故用“说”;而形声字为合体,可分,故用“解”。
《说文解字》简称为《说文》。
许慎号称“五经无双”,精严有法,毕生心力萃于《说文》,不仅“博问通人,考之于逵”,而且“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
许氏是汉儒之中的杰出人物。
曾国藩先生作《圣哲画像记》,盛赞《说文》“考先王制作之源”,把许慎列入圣哲的廊庙,与孔子一体同尊。
孔子,把散佚的尧舜古事古言整理于六经中,并通过聚徒讲学来传播六经,推广尧舜古训古道;许慎,把失而复得的六经所载尧舜古事古言收集辨正之后贮存于《说文》中,使其万世与日月并悬。
《说文》的编撰体制,是“以文字而兼声音、训诂者也”,就是说,它从字形入手来解说声音与训诂的结合,最终又落实到对于意义的确切表述上。
同时这种解说与表述跟全书蕴含的意义体系息息相通,并且拥有可靠而丰富的五经、诸子、通人说、方言的例证。
所以《说文》的编撰体制非常精妙地提炼了经籍、群书中的意义,体现了本形、本音、本义以及它们的系统联系,从而真实、系统地记录与反映了尧舜古训与语词本义。
上图位于河南省漯河市的“许慎文化园”正如孙星衍所云:“唐虞三代五经文字毁于暴秦而存于《说文》。
《说文》不作,几于不知六义,六义不通,唐虞三代古文不可复识,五经不得其本解。
”真实而系统地记录唐虞古训与语词本义,正是《说文》“昭质不亏兮衍百代”的文献价值,由此而造就了它在传统的经学、诸子学、文学、史学、哲学研究中被奉为“圭臬”、“根柢书”这样崇高的地位。
我们今天大概只需掌握2500个汉字,便可以基本上没什么阅读障碍了,看看书、上上网、发发微信、头条什么的都不是问题。
优秀一点的高中生也就认识3500个左右的汉字。
老师会比同学认识再多一些,能教古代汉语的老师认识5000个左右也够用了。
《新华字典》包含异体字在内共收录11000个汉字;清代《康熙字典》收录47035个字;《现代汉语大字典》收录56000多个汉字,而电脑字库能收集到的不同字形的汉字达10万个之多。
用不到500个部首解码汉字的《说文解字》是部什么奇书?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也已经收录了10516个汉字,其中包括“重文”(异体字)1163个,所以,不重复的汉字有9353个。
这么多字我们又该怎样学习,如何记得住呢?《说文解字》最了不起的地方正在于此,它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也就是说,许慎发明的部首分类检字法,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使用。
所以,不论汉字总量多少,2500还是10万+都没关系,因为组成这些汉字的基本部件是固定不变的,总共也不超过500个。
若再拆分成笔画,更是只有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五种基本形态(针对楷书)。
许慎用了20多年时间,将9000多个汉字按照不同义项归纳成540部,同一部都会含有相同的构字部件,这个部件就作为部首。
有必要说明一下,《说文解字》原文以小篆书写,当然也是按照小篆的字型进行分类的。
如跟水相关的归为“水”类;跟火相关的归为“火”类等。
并且原书由于年代久远早已失传,现在能看到的《说文解字》都是后人重新校订的。
并加入了反切注音和楷书的注解,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
著名的版本有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徐铉校订本(世称“大徐本”),和其弟徐锴所著《说文解字系传》(世称“小徐本”)。
神奇的“六书”让每个汉字找到组织不仅如此,《说文解字》还对前人的造字方法“六书”进行概括和归纳,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说文解字∙叙》中原文: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也明确指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为“六书”,是造字之本;这与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分析的“六书”名称与次序有所不同,我们现在多采用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次序。
了解详情可关注作者,订阅《汉字密码》专栏,解锁更多汉字学知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