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怎么读

驼怎么读,第1张

驼怎么读 成语“铜驼荆棘”的典故是怎么来的?它的背后有哪些令人深思的故事?

“铜驼荆棘”是一个成语,也是诗词中的一个常用的典故,我们在诗词中读到如“棘暗铜驼”和“泣铜驼”等意象时,大都是指向此一典故,如: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 唐.李商隐. 曲江)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

(宋·苏轼.百步洪二首 其一)无情恨荆棘,岁晚暗铜驼。

(宋.陆游.岁晚)只愁又踏河关路,荆棘铜驼使我悲。

(宋 陆游. 醉题)典故原文出自《晋书•卷六十•列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句意是说西晋的安乐亭侯索靖,预感到天下将乱,便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制骆驼叹道:“我已看到你们卧伏在荆棘中。

”此话也一语成谶。

太康十二年,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引发了中国历史上一次严重的皇族内乱,即“八王之乱”。

此乱持续长达16年,都城洛阳,连同当时的政治经济都遭到了严重破坏,结果更是导致西晋亡国,并带出了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乱华”时期。

“荆棘铜驼”遂在诗词中,喻作世乱荒凉、山河残破或人事衰颓的典实。

谢谢邀请,不请自来!(一)成语的释义。

成语“铜驼荆棘”的意思是:“铜驼,指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外。

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

通常含有贬义。

”(二)成语典故的出处。

相传“铜驼荆棘”的典故源出自于《晋书.索靖传》。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又黑暗的王朝。

公元265年(泰始元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了曹魏政权而建立了西晋,定都在洛阳。

然后西晋统治集团的内部既腐朽不堪,而且争权夺利又很剧烈,因此,西晋很快就亡国了!当时有一个名叫“索靖”的人,早早就看出了西晋存在的严重问题,还对西晋的灭亡作出了精准的预言! 按《晋书.索靖传》的记载,索靖,字幼安,是西晋时期敦煌龙勒(今属甘肃省)人,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

索靖年纪轻轻就被举荐为官了,索靖为官目光长远 ,而且看问题细致入微。

有一天,索靖指着洛阳宫门外放置的铜驼,叹息道:“我会看到你们(指铜驼)卧伏在荆棘中。

”后来,索靖的预言果然应验了,公元316年 ,西晋被匈奴族灭亡了!(三)简单地评说。

(1)“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江山!”;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够更好地生存发展。

(2)“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认真听取正确的意见,有助于人们改正错误。

(3)统治阶级内部严重腐化,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相互争权夺利,是导致国家衰败乃至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384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