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而成。
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
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5月4日开始上课,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
北大、清华、南开原为著名的高等学府,它们有各自独特的经历,有各自的教学作风,组成联大以后,荟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人才济济。
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学府。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在这里我也不用再去掉书袋抄历史了,也不用再絮叨西南联大汇集了多少多少牛人,培养了多少多少名人。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西南联大汇所聚的,是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严谨治学的精神,是抗战艰苦条件下众志成城、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是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北大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强调“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强调的精神。
南开则倡导“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是体现在行动。
北大有红楼精神,清华有实干精神,南开有务实精神。
西南联大正是把这三种精神通过抗战凝聚在了一起,他们共同的基础,是浓浓的爱国精神。
北大清华有五四运动的爱国基础,南开学子则有在日本统治之下勇敢打出“毋忘国耻、振兴中华”爱国口号的壮举。
由于南开殷殷爱国之情引起日本人极度仇视,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不久,日本人就把南开大学夷为平地。
蒋介石评价:“南开为中国而死,有中国必有南开。
”校长张伯苓先生则说:“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正是凭着这种不死的精神,南开大学和北大清华经历种种磨难,共同走在一起。
三个学校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为中国将来培养人才,也为当时的抗战输送人才。
南开校长张伯苓先生自己的小儿子张锡祜即为抗战牺牲。
所以我说的,西南联大之所以牛,能够一直影响到现在,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抗战时期,依靠的更是三所大学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也是中国精神的缩影。
西南联大有多牛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把这种精神和情 *** 传承下去。
最后用冯友兰先生的西南联大校歌做结尾吧——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
中兴业,须人杰。
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