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柏林

东柏林,第1张

东柏林 柏林完全在东德境内,为什么还被一分为二,分为东柏林和西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四国处置德国的一种形式为了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力主分割德国,1943年12月1日F. D.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正式提出这一设想,即把德国分割成5个部分,每个地区都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鲁尔和萨尔地区由国际共管..斯大林为了严惩德国法西斯,赞同美国方案W.L.S.丘吉尔虽有保留,但也表示支持。

1944年上半年,苏联红军攻势凌厉,越出苏德边界,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

军事形势迅速发展,促使美、英在确定肢解德国之前,谋求就临时对德占领问题与苏联达成协议。

前此,英国于1944年初根据艾德礼委员会报告,向欧洲咨询委员会提出临时划分德占区的建议,即按1937年德国疆界分成 3个占领区,苏占东部、英占西北部(包括鲁尔)、美占西南部和萨尔,柏林由三国共同占领。

苏联同意英国方案。

美国认为拟议中的方案,苏占区面积过大,英占区包括主要工业区鲁尔,均对美国不利。

但鉴于苏军已步步逼近德国边界,美国来不及另提方案,遂于4月28日同意英国方案。

1944年9月12日,欧洲咨询委员会以英国建议为蓝本,提出第一份临时划分德占区的方案。

由于英国作出一定让步,罗斯福在第二次魁北克会议(1943,1944)上接受德国西南部作为美占区,放弃与英国对换占区的设想。

随着欧洲反法西斯战争临近结束,美、英与苏联在战后安排问题上分歧增多。

美、英认为扶植一个强大的德国,有利于在战后抗衡苏联。

苏联为了适应形势变化,也开始强调德国统一。

出于上述考虑,美、英、苏三国虽在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达成分割德国的原则协议,实际上均已放弃分割德国的主张。

分区占领德国便从权宜之计变为正式方案。

为了进一步增强西方在欧洲及德国的实力,英国主张法国参加对德占领。

美国经过考虑,罗斯福在2月5日的雅尔塔会议上正式建议,从美、英两个占领区各划一部分组成法国占领区。

邱吉尔、斯大林表示同意。

1945年6月5日,四国驻德占领军总司令在柏林正式声明把德国分成 4个部分,东区归苏、西北区归英、西南区归美、西区归法。

“大柏林”区由四国共同占领。

声明还规定由四国总司令正式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

7月中旬起,四大国在德国和柏林按划定区域实行占领和管制。

在 7月底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四国又通过对德管制的政治经济原则至此,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的局面正式形成。

在7月底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四国又通过对德管制的政治经济原则:对德管制的主要政治原则:(1)解除德国全部武装,使之完全非军事化,铲除或控制一切可用于军事生产的德国工业。

(2)消灭纳粹党及其附属与监管的机构,解散一切纳粹组织。

(3)德国行政事务的管理应以政治结构分散及发展地方权限为原则。

(4)目前不成立中央政府,但某种必要的中央行政部门,特别是财政、运输、交通、对外贸易,以及工业等方面,应予以设立。

对德管制的主要经济原则也有4条:(1)德国经济应使之分散,以消灭目前经济力量因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及其他垄断办法所造成的过分集中(2)在占领期间德国应被视为一个经济单位。

(3)在德国保持一个不超过欧洲国家平均水平的生活水平。

(4)德国偿付赔偿时,保留充分的资源,以使德国人民能够不依靠国外的援助而生活。

这些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非军国主义化、非纳粹化、非卡特尔化和政治民主化。

分区结果:1945年6月5日,四国驻德占领军总司令在柏林正式声明把德国分成 4个部分,东区归苏、西北区归英、西南区归美、西区归法。

“大柏林”区由四国共同占领。

声明还规定由四国总司令正式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

7月中旬起,四大国在德国和柏林按划定区域实行占领和管制。

至此,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的局面正式形成。

共同处理涉及德国全局的事宜。

柏林市也划分为4个占领区,由“盟国管制委员会”领导下的“盟国柏林城防司令部”统一管理。

这是德国分治的开始。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再次会晤并签署了《波茨坦协定》。

协定规定设立中、苏、美、英、法5国外长会议,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缔结和约的准备工作;划定德波等国边界;确定苏、美、英、法共同占领德国以及商讨成员国间有关其他问题。

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3国占领区合并,宣布在西占区单方面的币制改革,实行德国马克新币制。

苏联随即也在苏占区实行了币制改革,德国在经济上开始分裂。

随后苏联又封锁柏林,全面切断西占区与西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和货运。

这一做法引起战后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美国调用大批飞机,向西柏林空运粮食、煤和日用品。

同时为显示其实力,将大批B-29型轰炸机派往英国,建立战略空军基地。

史称第一次柏林危机。

1949年5月23日,美、英、法控制区的制宪会议通过《基本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美、英、法占领区宣告成立,首都波恩;同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占领区诞生,首都柏林,德国正式一分为二。

东西德是二战时根据盟军和苏联各自的占领区分的,而柏林虽然因为是苏联先行占领的,但因为那时反法西斯联盟并未破裂所以后来定为美、法、英、苏四方各占一份。

因为二战结束是英法元气大伤而美国实力大增,所以实际上等于是美苏双方占领德国的。

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德国国内的局势变化,美苏均放弃了继续占领德国。

因为苏联与美国的国家经济总体实力,和之前美苏在东西德国的对峙,结束占领后西德的经济明显比东德强

首先欧洲主要国家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大规模战争,对抗罗马帝国、英法百年战争、拿破仑征服欧洲、一战...但是欧洲文化相通,更多的看做是内部纷争。

而苏维埃的崛起,让欧洲各国大为震惊,在俄罗斯王朝时代,欧洲各国已是竭尽全力,阻止斯拉夫人西进,那只是国家间利益争夺的矛盾,现在上升为人类意识形态之争。

所有一战后对德国的绥靖都源于此因,欧洲希望德国充当20世纪的十字军,将军事力量消耗在东方,与邪恶帝国(苏联)同归于尽。

这种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并没有随二战结束而消亡,丘吉尔在德国投降之前,就密令参谋部做好打击苏军的秘密计划,并要求英军暂缓500万德军战俘的遣返,准备一旦开战迅速重新武装德军。

在这种情况下,柏林作为欧美联军的飞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按照雅尔塔协定美苏英法作为战胜国,共同管理德国首都柏林,但是不久美苏法事实上把占领区合三为一 ,而苏联人为了逼走三家不速之客,宣布封锁柏林,整个西柏林依靠美军强大的空中运输力量维持着运转,而投奔西柏林的东德人屡禁不止,终于出现了一道断绝人类道德和亲情的阻拦物-柏林墙,所以柏林是冷战的前沿阵地,也是东西方文化、两种意识形态交锋地带,在人类历史上,东西柏林让世人之争对战争,对人性,对人类未来有着无法替代的警示与悲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399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