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扯的一点也不远,甚至可以说,是点题成金,同时,也是古代文章的春秋笔法,不这样写,有些问题躲不过去,比如,梁山好汉产生的土壤?把他们归结为妖魔出世,这个问题就完美地避开了!洪太尉误放妖魔,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从中一涌而出,祸乱天下,这个设定,稳准狠。
同时,这样的设定,也有另一个妙用,那就是塑造形象丰满的人物形象!都说李逵滥杀无辜,不是好汉,站在妖魔的角度来衡量,是不是有了个完美解释?出世,入世,在人间历练,是过去的写书人惯用的笔法,红楼梦也是如此,林黛玉,就是潇湘仙子转世,所以说,水浒开篇,先写洪太尉放出妖魔,合情合理。
一点都没扯远,这回书是解读《水浒传》总纲,引出梁山一百单八将大聚义的大故事。
施耐庵把一百单八将究竟是什么人,到底是谁把他们放了出来,放出天罡地煞到底要干什么,以及大宋王朝为何灭亡的,大明王朝又将如何终结,等等《水浒传》终极密码都隐藏在“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这段故事中。
历来,几乎无人能懂《水浒传》真正的玄机所在,更没有搞明白洪太尉误走妖魔是怎么回事。
因而,有专家说,这回书以及前十三回是后人补写的,不是施耐庵的原著。
这样的观点,其实不值一驳,说这些故事是后人补写的,无非是要坐实“施耐庵就是施彦端”的弥天大谎。
因为,在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中,竟然出现了朱棣、建文帝。
如果承认了这回书就是施耐庵写的,那么,“施耐庵就是死于洪武三年的施彦端”这个谎言就被戳穿了。
其实,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中,肯定藏着大明王朝的密码。
洪太尉张天师是一个人,暗喻神仙皇帝细读文本,就会发现,张天师、洪太尉其实就是一个人,而且,就是这个“人”故意放走了妖魔。
怎么回事呢?先说说洪太尉。
在《水浒传》总纲“引首”故事中,施耐庵早就预伏了两个洪太尉,那就是出生时红光绕室、志量宽洪的检校太尉、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以及被柴荣追赠太尉荣誉的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
赵匡胤的官衔中,就藏在洪太尉的官衔——殿前太尉,加上“红”、“洪”的符号,赵匡胤就是洪太尉。
《宋史·太祖本纪》中说,建隆元年(960年),北宋立国,赵匡胤把这个王朝定为“火德王运”,尚赤色,赤色就是红色,他就是洪太尉。
赵弘殷的名字中,有“弘”、“殷”两个字都是红色的意思,《大宋宣和遗事》中,赵弘殷名叫“赵洪恩”。
更有意思的是,后周太宗时期,赵弘殷、赵匡胤父子一同掌管禁军。
所以,后来的殿前太尉高俅,便是这对父子太尉的注脚,加上诸多的“洪”字,便完全能够把赵匡胤父子锁定为《水浒传》中的洪太尉。
在我解读出赵匡胤父子就是洪太尉之前,朱洪武就是洪太尉,已经是比较普遍的认知了。
那么,张天师又是谁呢?放走妖魔的张天师是从宋徽宗朝穿越而来的,敕号为虚靖先生。
虚靖先生是道家最高法术雷法的发明者,《水浒传》中的“五雷天罡正法”指的就是这个法术。
雷,就是霹雳,书中的“霹雳大仙”就是赵匡胤。
因而,张天师就是洪太尉,就是赵匡胤。
施耐庵把张天师写成了骑牛的牧童,这就是朱元璋的形象,这个皇帝出身贫寒,小时候就做过别人的放牛娃。
朱元璋便是洪太尉,也是张天师。
施耐庵这样写,其寓意就是讥讽“神仙皇帝”。
到了北宋时期及以后,皇帝们狂妄至极,超越前辈的“君权神授”,直接说自己就是上界空降的君王。
这就是《水浒传》深刻的立意,施耐庵绝对是反皇帝的,这部伟大的著作绝对不是宣扬忠君思想的投降招安小说。
神仙皇帝放出的妖魔就是他们自己,祸乱自家王朝洪太尉与张天师在龙虎山上“分身”后,第二天就在他的徒弟,也就是后来的罗真人带领下,来到了伏魔之殿。
这座大殿,以很多“朱”、“红”的符号,进一步强化了朱洪武的形象,而且,点出了朱洪武原来的名字——朱重八。
又以“朱印”引出了已经死掉的皇太子朱标,暗示朱洪武即将放出的妖魔就是玄武大帝降服的妖魔,而玄武大帝则说的是燕王朱棣。
因此,误走妖魔这件事,便是因为嘉佑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的早朝。
三月初三,就是玄武大帝的诞辰,朱棣后来干脆说自己就是玄武大帝降世。
朱洪武放出了燕军,是因为他立孙子做皇帝,挑起了靖难之役,这就是导致大明王朝灭亡的“孙立”。
而在龙虎山上,朱洪武遇到了朱棣、朱允炆叔侄,他们就是那只白额锦毛虎、雪花大蛇。
锦毛虎就是燕顺,他与王英、郑天寿象征“红巾军二代”,寓意“燕王真天授”。
雪花大蛇则是出生于大雪节前夕,属蛇的朱允炆。
宋真宗这个庙号,是因为他崇尚真武真君,也就是玄武真君。
施耐庵在“引首”故事中说,假如没有“金匮之盟”,杜太后就不会迁转北宋皇位传承世系,也就不会有宋真宗这个皇帝。
因为“金匮之盟”、“烛影斧声”,霹雳大仙一脉失去了皇位。
杜太后违背皇位传承这个“天道循环”伦理,制造了“杜迁”这个妖魔,夺走了霹雳大仙的皇位。
赵匡胤岂能善罢甘休,于是,便要放出妖魔,“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
伏魔大殿之中,是玄武驮着的石碣镇锁着妖魔,赵匡胤、朱元璋掀掉石碣,掘开地穴。
于是,“半夜军中一声雷”,掀塌了半个殿角,妖魔化作百十道金光,四散逃去。
“雷”就是霹雳大仙,当然就是赵匡胤放出了妖魔。
而赵匡胤,才是赵弘殷这个“洪太尉”误走的妖魔。
这个妖魔一出世,就掀塌了伏魔大殿的半个殿角,也就是因为“杜迁”,大宋王朝断送了半壁江山。
放出妖魔的这个细节,不仅暗示了北宋的灭亡,也预言了大明王朝的终极命运。
北宋灭亡,明朝终结,都是神仙皇帝搞的鬼梁山一百单八将就这样被放了出来,他们有多重身份,梁山好汉的故事中隐藏着大宋、大明两个王朝的历史,暗藏着王朝灭亡的总密码。
洪太尉误走妖魔这回书,引领全篇,诠释“总纲”,揭示主题,完全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阐述《水浒传》的深刻寓意: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这个主题统领全篇,误走妖魔故事中的诸多“道具”自始至终都在书中伏藏着。
那块立在伏魔大殿中的石碣,首先出现在沧州道,就是柴进家的誓书铁券。
施耐庵写的是“誓书铁券”,指的是赵匡胤立在太庙夹层密室的一块誓碑,当然就是“石碣”。
然后,这块石碣出现在了“石碣村”,晁盖、吴用等人劫了生辰纲,便从石碣村上了梁山。
最终,这块石碣以裹着火块的“大金盘”降临梁山,钻入了正南方向。
这只大金盘出现时,又是半夜霹雳,赵匡胤再次现身。
其实,霹雳大仙自宋江打高唐州时就无处不在了,那就是“五雷天罡正法”。
嘉佑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这个时间符码,又出现在九天玄女殿,就是玄女给宋江的三杯仙酒,三枚仙枣,三卷天书,以及天书独特的尺寸。
这其中,又犯着“玄武”。
因而,“玄”字几乎覆盖全书。
就连解读石碣天书的道士,都叫何玄通。
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引领全篇,怎么可能是后人补写的呢?施耐庵怎么可能是死于洪武三年的施彦端呢?这段故事一点没扯远,不仅没扯远,还绝对不能少。
洪太尉一开篇就出场,放走妖魔后,又来梁山封神,梁山一百单八将全部上应天星。
此时,宋江便反叛了洪太尉。
因为,伏魔大殿中的百十道金光以及大金盘寓意北宋将要被金国所灭,梁山好汉便要“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了。
梁山好汉只保境安民,不辅佐君主,洪太尉、张天师、玄武们都滚一边去吧。
所以,那团火球便滚下了虚皇坛,落到正南方向——这就是北宋被金国所灭,南宋建立的暗写。
那只大金盘,说的就是北宋灭亡,明朝像北宋那样灭亡: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
这是赵匡胤的《咏日》诗,其中,暗藏着北宋、大明都被“金”所灭掉的神机符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