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第1张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 陆游以填词为耻吗?

陆游以填词为耻吗?前言宋朝的诗人,大多会填词。

但是作为诗余,很多人并不认为词可以与诗平起平坐。

主要原因就在于词反映的内容,与诗的内容不同。

关于这一点,可以从陆游的故事中看出来。

一、颇有所为,晚而悔之陆游在淳熙年间的《长短句序》中就写到:予少时汨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

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今绝笔已数年,念旧作终不可掩,因书其首以识吾过。

淳熙己酉炊熟日(1189年 , 淳熙十六年 寒食前一日 ),放翁自序。

《长短句序》陆游说自己年轻时也填词:颇有所为,但是:晚而悔之。

同一个文人,在诗和词两种文体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两张面孔:作诗的诗人,一个是严肃的士人,作词的时候,成了一个是风流的才子。

即使是豪放一派的词人,也常常写写婉约的风情之作。

陆游对于词这种形式,有点矛盾的心里,虽然自己填词,但是对这种不太严肃的文体总有些看法:雅正之乐微,乃有郑卫之音。

郑卫虽变,然琴瑟笙磬犹在也。

及变而为燕之筑,秦之缶,胡部之琵琶箜篌,则又郑卫之变矣。

风。

雅。

颂之后,为骚、为赋、为曲、为引、为行、为谣、为歌,千余年后,乃有倚声制辞,起于唐之季世。

则其变愈薄,可胜叹哉。

《长短句序》陆游说,雅正之乐走了下坡路,突破礼教反映男欢女爱的郑卫之音开始流行。

而且千余年来越发不成体统,“其变愈薄”。

二、陆游的矛盾所以陆游在65岁时,在《长短句序》表示”晚而悔之“,因为自己写了不少”汨于世俗“的词作。

关于填词,开禧元年时陆游(1205年,81岁)所作《跋花间集》二则中说:《花间集》皆唐末五代时人作。

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笠泽翁书。

唐自大中后,诗家日趣浅薄,其间杰出者,亦不复有前辈闳妙浑厚之作,久而自厌,然梏于俗尚,不能拔出。

可以看出,陆游认为花间词人擅长的这种文体,内容上”流宕如此“,是不是士大夫们过于无聊,不去写诗言志,不去关心民间疾苦,而去填写这些无聊的小词了。

会有倚声作词者,本欲酒间易晓,颇摆落故态,适与六朝跌宕意气差近,此集所载是也。

故历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

盖天宝以后,诗人常恨文不迨,大中以后,诗衰而倚声作 。

《跋花间集》不过,杜甫虽然批评,但是又褒扬”倚声者辄简古可爱。

“那么对于填词,陆游到底是喜爱还是厌恶呢?三、叶嘉莹论陆游词陆游瞧不上填词,但是他自己却控制不住:”渔歌菱唱,犹不能止“,关于陆游的这种行为,叶嘉莹先生评价说:所见之《花间集》中之作品,其内容所写大多不过为流连歌酒男女欢爱之辞,并无一语及于国政及民事者.........自然极不相合…另一方面,则就感性而言,词之为体却又确实有一种特美,足以引起人内心中一种深微窈眇之情思(《论陆游词》)很多研究陆游的学者认为,陆游其实挺喜欢填词,因为词可以写出诗所不具备的一种风韵,叶嘉莹认为这种特殊的美是一种”深微窈眇之情思“。

四、陆游三种词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中,把陆游词分为一下三类 :“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 。

”陆游常被人归为苏辛豪放一派,但是他的词中,既有儿女情长,也有闲适旷达,又有爱国豪放。

从他的词中,可以看到一个多面的陆游。

魏庆之《诗人玉屑》中,评价陆游的《月照梨花》可以混入花间词中:至于《月照梨花》一词云:霁景风软,烟江春涨。

小阁无人,绣帘半上。

花外姊妹相呼,约樗蒲。

修蛾忘了当时样。

细思一饷,感事添惆怅。

胸酥臂玉消减,拟觅双鱼,倩传书。

此篇杂之唐人《花间集》中,虽具眼未知乌之雌雄也。

这种写出“胸酥臂玉”香艳之词的作品,是不是陆游”晚而悔之“的作品呢?提到陆游的婉约词,最熟悉的自然是《钗头凤》:红酥手。

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也有类似苏轼、朱敦儒等人的闲适旷达之词。

例如这首《鹊桥仙·渔父词》: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陆游的豪放词我们也很熟悉,例如这首《 诉衷情 》,才是陆游真正的面目:“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结束语诗人或者词人的作品,总会反映出多面性。

陆游的豪放词,具有南宋辛派爱国词的特征。

他的言情之词,用刘克庄的话说,不亚于晏小山、贺铸。

旷达之词,又不属于陈与义、朱敦儒。

至于他晚而悔之,应该是年轻时写地比较香艳的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从何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449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