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农

佃农,第1张

佃农 古代荒地那么多,为什么佃农还要租种地主的土地?

古代荒地是多,但即便是政府给地,免租,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当佃农。

比如西汉时,汉武帝时期,流民现象十分严重。

元封四年(前107年)就达到二百万人口,无名数者四十万。

自然给治安问题带来隐患,大臣建议让他们去戍边。

武帝不同意,认为那只会扰乱民心。

最后官府采取赋民公田、假民公田、减免田租等方式吸收流民。

但到了西汉末期,流民形势依旧严峻,很多人“虽赐之田,犹贱卖以贾”,他们宁愿为奴为婢,也不愿当自耕农,为何?朝廷虽然税减轻了,但当时有人口税和兵役税,若家庭成员遭遇意外,没钱用的时候,农夫只得把土地所有权装让出去,这样一来他就成为佃农,大地主对佃农的租税往往很高,有时竟高达百分之五十。

中央政府明明想“让利百姓”,结果是肥了豪族乡绅,因为地主只要向政府交纳三十分之一的税,但佃农却要向地主上缴十分之五的租税。

减税越多,地主就获利越多,土地兼并情况也就越严重。

作为大地主的佃农不要服兵役和徭役了?在两汉时,这些大地主可是“关系户”,瞒报家里人丁数,那是古代常有的事情。

这些“黑户口”,本来就在官方户籍中“消失”了,又怎会被派去服徭役、兵役呢!

古代荒地是比现在多,但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土地都归私人占有,荒地并不等于沒有主人,不用说荒地,就是荒山丶沼泽地也是有主人的。

那么这些荒地是干什么的呢?因为那时为了提高耕田的肥力,实行轮作制,荒地叫“歇田",就是荒一年种一年,让田地休息休息,以此提高产量。

再就是六畜需要柴草,做饭需要柴草,荒地长草也是有用处的。

除非人迹罕至的地方,或许可以开荒,但这些地方又不具备人生存的条件,无人去开荒。

你说沒有土地的佃户不租地种吃什么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451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