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肖

郑思肖,第1张

郑思肖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谢谢提问,诗句的意思是,表达诗人当时的心境,一心想着要收复中原,统一中国,所表现出的思想和愿望,也正是今天人们所日夜盼望的。

这两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郑思肖创作的,《铁函心史》中的一首,这首诗就是“德佑二年岁旦二首”其一,“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诗人的作品,由此可见,所闪耀着郑思肖的爱国精神,世世代代,激励着无数后人。

问题:“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前言这两句诗出自宋末元初的诗人郑之因的《德佑二年岁旦二首·其一》: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一心中国梦,是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万古下泉诗,有盼望明主之心。

一、德佑二年正月里的故事 德佑二年(1276年)岁旦, 郑之因写的这两首诗,还有个小注:時逆虜未犯行在。

逆虏是指南侵的元兵,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岁旦,一年的第一天,即我们说的大年初一。

在新年第一天,郑之因写下了这首诗,并表示元兵没有侵犯临安

实际上,两个月前,常州陷落,百姓被屠杀,不久苏州守将未经接战便献城投降。

大年初一过了不久,正月18日,谢太后派人向元军献上降表和传国玉玺,伯颜要求与宰相面对面会谈,宰相陈宜中抛弃了太后和年幼的皇帝,当天夜里逃离了临安。

蒙古铁骑已兵临城下时,谢太后任命了民族英雄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敌营谈判,结果被扣留。

二月初五,宋恭帝宣布正式退位。

元兵进驻临安,延续了近320年的赵宋王朝正式结束。

二、诗歌简析1、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有心无力,只有逢人垂泪而已。

2、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一心想保全国土,拥护大宋,但是所作的,只是吟诵千古流传的诗经中的《下泉》诗。

《国风·曹风·下泉》写曹国臣子感伤周王室衰微,天下混乱,因而怀念周初安定的社会局面。

3、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日、天,都隐喻皇帝,皇帝虽然离得近,但是皇帝在想些什么?杜甫有诗云“天意高难问”,其实当时的宋恭帝赵㬎只有5岁而已,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谢道清已经66岁。

手下的官员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又有什么主意呢?你问皇帝,皇帝又去问谁呢?4、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郑之因写这首诗的时候,元兵刚刚占领的苏州,正向临安进军。

因此诗中写“向南拜”。

虽然有“愿睹汉旌旗”的美好愿望,但是仅仅半个月后,南宋临安就陷落了。

谢太后带领小皇帝跪在临安城下,向元兵投降。

南宋虽亡,但是汉家旌旗暂时未倒。

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人拥立益王赵昰、卫王赵昺为帝,可惜回天无力, 10岁的端宗赵昰溺水而死,崖山之战时宋怀宗赵昺与陆秀夫蹈海而亡。

宋亡以后,郑之因悲痛欲绝,连名字都改了。

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明末崇祯十一年, 苏州承天寺僧人疏通古井,挖到一个铁盒子。

铁盒内有石灰,藏有一个石灰蜡漆铜盒,打开以后,是一本书稿。

上写“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这本书就是郑思肖的文集名《心史》。

在宋亡以后,郑之因年年不忘故国,改名为郑思肖。

宋朝皇帝姓赵,赵的繁体写作“趙”,思肖即思赵也。

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表示不忘故国,所以坐卧向南背北。

文天祥诗云"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后来他的文集名为《指南录》。

与郑思肖号所南,有异曲同工之处, 《心史》则是郑思肖一片报国之心的写照。

郑之因最有名的一首诗,《题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可以枯萎,但是不会坠落,花之魂还在枝头。

结束语1318年,郑思肖78岁时,临终时嘱其友唐东屿为画一牌位,曰:"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语讫而卒。

五年以后,当年那个6岁小皇帝赵㬎也离世。

赵㬎投降以后被忽必烈善待,封瀛国公,开府仪同三司,还许配了个元朝公主。

19岁的时候,赵㬎入吐蕃,后来成为一代高僧。

再也没有离开西藏 。

@老街味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455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