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落在深海

鲸落在深海,第1张

鲸落在深海 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为什么称鲸落是深海生命的绿洲?

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为什么称鲸落是深海生命的绿洲?从今年的3月10日起,我国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开展了为期近1个月的海洋科学考察工作,其中在南海期间,科学家通过乘坐“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到深海中发现了一个3米长的“鲸落”,初步确定为齿鲸尸体,而且尸体残骸中还存在着众多肌体有机物质,表明这个“鲸落”形成时间还不长。

目前,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发现的“鲸落”总数还只有50个左右,我国发现的这个“鲸落”由于还处于形成的初期阶段,因此可以持续观测的时间可以保持在较长水平,对于研究深海生态系统的变迁具有重要作用。

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海洋生态系统从广义上来看,是由海洋中的各种生物群落之间、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发生作用的一个综合性环境系统,这个系统通过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循环组成了一个统一体。

从系统的组成来看,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区别,就是生物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的承载和传输,依赖的是海洋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物种群落、生活方式、能量和营养物质来源、消费和分解方式的不同。

但是从大的方面来看,海洋生态系统也同样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基本的组成部分。

生产者。

可以利用光能和其它化学能,将海洋中的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的生物。

主要包括生活在海洋表层的浮游藻类、浅海域的底栖藻类、海洋种子植物(红树类植物以及海草等)以及可以进行自养作用的海洋细菌(海底利用热泉的能量,摄入硫化氢转化为有机物质)等。

消费者。

以生产者本身、生产者产生排出的有机物质或者其它低级消费者为食物来源,消费者的捕食对象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决定着这个消费者的消费层级,主要划分为初级、二级和三级。

其中,初级消费者是海洋植食性动物,以小型浮游动物为主,比如体型微小的甲壳动物、原生动物、被囊动物以及一些高等级消费者的幼体,它们主要生活在海洋的表层区域。

二级消费者主要以体形稍大的浮游动物为主,比如水母、箭虫、体形稍大的甲壳动物等,它们在海洋中的分布范围较广,从表层到中层都可以看到。

三级消费者处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最高层,主要是一些游动能力很强的鱼类,包括顶级捕猎者齿鲸等巨型动物。

分解者。

主要是异养性的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海洋中动物的尸体以及植物的残骸,将这些复杂物质组成分解为可以供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吸收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为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鲸落在生态系统中的价值估计有一部分朋友以前没有听说过“鲸落”这个词,其实从字面上就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那就是鲸鱼死后,它的尸体在海洋中逐渐降落一直沉到海底的过程。

由于鲸鱼尸体的有机物质含量非常高,在它的沉降过程中,对于降落路线之内生态系统中各个层级的生物来说,是它们重要的食物和能量来源。

其实从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来看,它与陆地生态系统还有个不同的地方,在于其物质的产生,除了依赖生产者的贡献之外,还有一部分是从系统外部输入而来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海洋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地球水汽循环的特点决定的,海洋是地球物质循环和水汽循环一个周期的终点,也是新一轮循环的起点。

那么,无论是从陆地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输入进海洋生态系统内的有机物、还是生物体死亡后被分解者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一个相对固定的系统层级来说,都是输入性的物质来源。

而鲸落正是形成海洋输入性有机碎屑物质的重要来源,其尸体在下落时不同阶段的分解过程,可以为生态系统不同类型的生物提供驱动性食物来源。

在初始沉降阶段:鲸鱼尸体中的大量有机物和蛋白质,成为鲨鱼等较大型鱼类、螃蟹等大型甲壳动物的食物来源,经过此阶段之后,鲸鱼尸体内90%以上的肌肉组织、软组织会被这些动物吃掉。

沉降末期以及沉降到海底之后的阶段:这个时期一些中小型的甲壳动物、多毛虫、海蜗牛等无脊椎动物开始登场,它们依靠啃食鲸鱼尸体中残余的有机物,或者摄取其它食腐动物吃剩的残渣,在鲸鱼尸体周围定居下来。

沉降海底的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厌氧细菌逐步繁盛,它们利用海水中的硫酸盐,继续分解尸体中残存的脂类等有机物质,同步释放出硫化氢气体,一方面为细菌自身生存和繁衍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同时释放出的硫化氢气体,可以供一些硫化细菌作为合成有机物的原料,从而推动着硫化细菌、以及以硫化细菌为食物的其它微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正因为以上原因,鲸落对推动深海生物种群的发展、维持深海生态系统平衡、以及海洋有机碳物质的循环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被科学家们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

深海中另外两个生命绿洲深海热液、冷泉和鲸落并称深海三大生命绿洲,对于推动生态系统的形成、发展和稳定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海热液。

其发源地来源于海底地壳的深处,在地壳深处被加热以后,这些高热水溶解了周围岩石中的诸多矿物元素,然后从海底地壳比较薄弱的区域-热液喷口涌出,在热水喷出的过程中,所溶解的矿物质遇冷的海水出现结晶,在喷口周围冷凝,堆积出烟囱的形状,主要成分为硫酸盐、二氧化硅的热液形成白烟囱,含有硫单质的热液形成的是黄烟囱 ,富含硫化物的热液则形成的是黑烟囱。

在这些“烟囱”周围,一些化能合成细菌作为生产者,依靠分解热液中的矿物质、硫化氢等气体为食,进而合成有机物。

于是,吸引了大量的比如海蟹、牡蛎、贻贝、螃蟹等无脊椎动物动物来到这片区域聚居,形成了一个相对复杂的生态系统。

深海冷泉。

与热液不同的是,深海冷泉在海底地壳中通过喷口喷出的物质,是多种物相组合而成的流体,而不单单是矿物质的水溶液,而且流体温度与海底的温度接近,因此与热液对应,科学家们称之为冷泉。

深海冷泉的成分以水、碳氢化合物 (以石油或者甲烷等天然气的形式体现)、硫化氢、细小的颗粒物为主,可以为一些化能自养型微生物提供充足的碳源和能量,这些微生物作为初级生产者,将这些原料合成为更为复杂的有机物,在此基础上,又吸引着较大型的甲壳类动物、多毛虫、海星、海胆等在附近聚居作为一级消费者,进而又出现了鱼、螃蟹等作为二级消费者,使这里成为海洋生命活动非常活跃的区域。

总结一下海洋生态系统在地球物质和能量循环中占有举足重要的地位,其生态结构稳定性和所发挥的生态功能价值,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鲸落由于实现途径的特殊性、参与物种的多样性、时间推移的长期性,在推进深海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保障海洋生物种群繁荣发展方面起到了重大和不可代替的作用,与深海热液、冷泉并称深海三大绿洲当之无愧。

我国科研人员近日在南海海域发现了一个三米长的鲸落,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这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什么是“鲸落”在海洋中生活着诸如蓝鲸、抹香鲸、座头鲸、弓头鲸、长须鲸、塞鲸、布氏鲸等多种大型鲸类,它们普遍的体长都在10米以上,其中蓝鲸的体型最大,它的体长可达33米。

这些鲸鱼是海洋中的巨无霸,是海洋的霸主,但是当它们死亡时,它们去了哪里呢?1987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的一位学者在圣卡塔利娜岛附近绘制一幅当地的地图,他坐在潜艇上正细心地观察着周边的地形,当他低头向海里望去时,发现海里有一片阴影区域,起初他认为那可能是沉船,后来经考察队发现,那里是一个长达18米的鲸鱼骨骼,在这个鲸鱼骨骼上生存着大量的生物,这也正是阴影所在。

所谓的鲸落,其实就是海洋中的大型鲸类在死亡后沉入海底,生物学家给它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鲸落的过程一头鲸鱼死亡后,它的尸体将慢慢地沉入海底深处,在这一过程的第一阶段,像深海中的深海蟹、睡鲨、盲鳗等移动的食腐动物会在第一时间赶到,鲸尸的90%的软组织会被这些动物吃光,按平均估计来看,一头鲸鱼的尸体的平均体重在40吨左右,确实可以养活不少的深海生物。

当第一阶段进行完毕,那么鲸尸剩下的就是巨大的鲸骨以及吃剩下的残渣,这时候,一些小型的海洋生物开始聚集到鲸落这里来,它们清理着这些残渣,依靠这些食物残渣,这些小型的海洋生物可以维持2年多,这便是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生物的主角是一些诸如蜗牛、帽贝、蠕虫为主的小型海洋生物。

当第一,第二阶段进行完毕之后,鲸尸就真的只剩下干巴巴的骨骼了,此时第三阶段开始,这次生物的主角是一些厌氧细菌,它们分解鲸骨中的大量的脂类,在这一最终的分解过程中,这些厌氧生物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形成一种类似于海底热泉的富硫环境。

在这个最后的阶段,这些厌氧生物的分解过程将持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鲸落,深海生命的绿洲从上文描述的三个阶段中,你就可以知道为什么把鲸落称作为深海生命的绿洲了吧。

在深海200米以下,那里伸手不见五指,阳光很难照射到这里,这里的生物如何生存呢,一部分是依靠从浅海落下来的食物残渣或碎屑生存,生物学家又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海雪”。

除了海雪,还有鲸落,当然鲸落只能影响有限的范围,不像海雪覆盖得那么广泛,但是鲸落使得海底生物聚集的密度是最高的,大量的海底生物来到鲸落这里定居产卵,慢慢地一个鲸落就变成了海底的一个孤立的生态系统了,所以才称它为海底的生命绿洲,这也许是鲸鱼对养育它的这片海洋的最后的温柔了吧。

有网友问,鲸鱼死了叫鲸落,那鲨鱼死了叫什么呢?这个问题就留给你们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477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