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邸

潜邸,第1张

潜邸 非太子身份继位皇帝登基前住的地方为何叫潜邸?

潜邸( dǐ),全称叫潜龙邸。

古代皇子们长大了,就要有自己的工作。

要继承皇位的皇太子住在京城内,所住的地方叫“东宫”。

而其他皇子就要外放出京(清朝除外,清朝皇子王爷都在北京)。

皇帝就会给他们封地,让他们到封地就藩。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离京就藩”:离开京城,驻守边疆封地。

其中“藩”的意思就是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

而皇子们在“藩地”所建的府邸,就是“藩邸”(藩王的府邸)。

如果,在藩邸的皇子后来当了皇帝。

那么,他住过的藩邸,就要称之为“潜(龙)邸”。

字面直译就是,真龙天子曾“潜伏”的府邸。

这个府邸以后就不能再让别人居住了,改为宗教寺庙或祭祀场所。

综上所述,以庶子(非皇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之前住过的府邸,就是潜邸。

(文|勇战王聊历史)

我们在最近的热播的清宫戏如《延禧攻略》、《如懿传》里经常听到乾隆说自己当年在潜邸是怎么怎么样。

这个潜邸说的就是乾隆帝弘历未登基之前封为宝亲王时的王府。

这个潜邸是有特殊的称谓的,不是随便叫的。

潜邸又称潜龙邸,来源于《易经》中“潜龙在渊”一卦。

“潜邸”它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特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太子的住所叫东宫。

二是指太子尚未即位。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代人辞官状》:“属潜邸之署官,首膺表擢,陪学黉之讲道,无所发明。

”这说的就是皇帝未登基前的住所。

大文学家郑振铎 在自己的名著《中国文学史》中说“明成祖在潜邸的时候,已为文学之士的东道主”,这时“潜邸”的意思就是指的尚未继位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潜邸都是指皇帝未登基之前的住处。

那么皇帝登基之后,他们的豪华府邸“潜邸”一般都怎么处置呢?通常皇帝即位后,朝廷都会把新皇帝以前的住所立刻保卫起来,随后辟为宗教寺庙或者祭祀的场所。

最有代表的就是北京著名的寺庙“雍和宫”了。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

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

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

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至此雍和宫成为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484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