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之道五常指的是

五常之道五常指的是,第1张

五常之道五常指的是 三纲五常具体指的是哪三纲,哪五常?

五年级,学校有个活动。

要每个班级抽几个人背诵三字经,然后可以在一个大型玩会上表演。

要求是尽量背的多。

那时候为了能获得个名额,每天苦背三字经。

三字经上有一段,简洁明了的讲解了三纲五常。

“三纲者 君臣义,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纲常伦理,又有言“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举而目张。

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实际上是“三纲”的具体化。

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古代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

而古文今解,仍然是指导我们立于世的基石。

三纲五常最早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他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

战国中期孟子又进一步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

后来汉代思想家董仲舒按照他们的大道,对五伦观念进一步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榜样。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作为做人的起码道德标准。

三纲五常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影响了中国人2000多年,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已借鉴于当今。

看​,全国人民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490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