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古诗杜甫

月夜古诗杜甫,第1张

月夜古诗杜甫 怎样赏析《唐诗三百首》中杜甫写给妻子的经典情诗《月夜》?

怎样赏析杜甫的《月夜》?我们先温习一下《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我们再翻译一下:今天晚上鄜州的月亮,只有闺中的妻子一个人看。

想着那遥远的小小儿女,不知道父亲被困在了长安。

妻子头上的香雾打湿了云鬟,月亮的清辉也使玉臂生寒。

什么时候啊!我们才能共坐帷帐,都把泪水来擦干。

现在我们可以一步步地进行分析:“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这两句是用的叙事手法,直接了当说事情。

安排在鄜州的妻子很孤独,因为想念丈夫,自然而然地看起了月亮。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两句用的是判断手法,因为孩子还小,即使知道父亲被困长安,也不会那么悲伤的,他们必竟还不懂事。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这两句用了描写手法,描摹妻子在夜晚看月之时云鬟被湿气所染透岀了香气,手臂也因清凉的月辉而变得冰凉。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两句用的是抒情手法,寄希望于以后某一时刻,能够合家团圆,夫妻双双坐于帷帐之下,手拉着手擦干眼泪共话离别之情。

而统帅整首作品的是想象手法,所有的一切都是想象岀来的。

不论是鄜州看月的妻子,还是不谙世故的儿女,还是妻子在月下思念丈夫头发浸湿手足冰凉,还是团圆之后的欣喜之情,无一不是诗人的想象。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象?因为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往四川,唐肃宗在灵武继位。

杜甫听说后,欲到灵武投奔肃宗,不料被叛军抓住,拘于长安。

在拘留所中,杜甫通过铁窗看到窗外的月亮,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鄜州的妻子儿女,就想岀了这些句子来,成就了他为数极少的爱情诗一首。

其实,他的妻子是不是在看月亮根本是不知道的。

可能在看,也可能没看。

不过通过他的想象,并写成了这首很好的诗,说明他们夫妻感情是不错的。

而且,在那动荡不堪的岁月,夫妻不能一直在一起,其思念之情也理所当然。

此诗写作手法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首尾相应。

开头第二句有“独看”,结尾第二句有“双照”,预示从悲至喜的美好结局,也预示人类追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

在格律运用上,此诗又是有特点的。

其第二联的上句为“遥怜小儿女”,本来此句规则是:平平平仄仄,但后三安用了“仄平仄”;其第四联的上句为“何时倚虚幌”,本来此句规则亦是:平平平仄仄,但后三字也用了“仄平仄”。

这种句式叫拗句,也就是“拗救”的方法。

在这里,是用第三字救了第四字。

所谓“拗救”,就是该平反用仄,该仄反用平。

时间关系,不多聊了。

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谢悟空邀!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有数的几个伟大诗人之一(他的生平小学生都知道,无须重复),他用他悄静宽拓、内敛谨饬的性情,把对于弱者的悲悯、慈爱、同情和渴望和平、厌恶战争的思想,用沉郁顿挫、苍凉雄浑的风格和旷古绝今的高超艺术手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动人心弦、感人至深的名句名篇,使千年以后善良的人们读来仍心灵震颤。

读杜甫的诗,使我们知道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从容大度和含蓄内敛一一一种容忍的艺术,同时又不由自主的生发出一种忧郁伤感的情绪。

据统计,杜甫一生的诗中,用得最多的三个字依次是:愁、秋、月,愁、秋二字不用说,即便是“月”字,杜甫笔下的“月”与李白、王维、高、岑等人的“月”也情调气氛不同。

如果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那么《月夜》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首情诗”。

《 月 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试分析如下:一,写作背景杜甫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

安禄山于同年六月攻破潼关,唐玄宗仓惶入蜀,唐肃宗即位灵武(银川)。

杜甫把家眷寄居在鄜州,只身前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掳到长安。

由于杜甫当时位卑名微,没有被拘禁,只是困于长安,这首诗就是这年八月所作。

二,分联简释1,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鄜州:今陕西富平县,唐时属关内道,当时杜甫的妻子儿女寄居在鄜州羌村。

闺中:闺中之人,指诗人的妻子杨氏。

侧面起笔,不写自己在长安秋天的月夜里想念妻子儿女,却说妻子独自一人在鄜州月下思念自己,止不注流泪。

2,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看月者未必妻子一人,因小儿女年幼无知,只管看月,不知怀人,未识父亲远在长安,受几许凄其;当然也不明白母亲看月思亲的内心活动。

怜者,是怜其年少未解相忆之情耳。

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香雾者,因月夜久立,夜雾降落在带有香气的发鬟上,故称“香雾”。

云鬟者,唐时妇女梳的环形发式。

清辉:月光。

玉臂:如玉一般洁白的手臂。

寒者,夜深之意。

这两句写妻子长久望月思念自己的情景,虽然,这只是诗人设想的,但合情合理。

4,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虚幌:挂起的帷幔。

虚者,空也。

是说帷幔空悬,亲人两地。

双照:指今夜的月光同时照着自己和妻子。

“双”承“独”,“照”承“月”。

这两句是说,何时得蒙朝庭平定叛乱,扫清宇内,使我克还鄜州,与妻子同聚闺中,倚于虚幌之外,中天月色,得照两人,则夫妻两人之泪亦可干矣,或者说就不再望月流泪。

三,艺术特色此诗妙在笔法不同常规,纯对面起法(侧面起笔)。

首联不说自己见月忆妻,单说妻子见月思己。

颔联不说自己看月,偏说儿女随母看月,写儿女不解父母之忆,其忆更深。

颈联设想妻子月下久立的情景,进一步映衬妻子思己之情深,是烘托忆中之忆。

末联是希望之忆,满望忆中克遂夫妻二人之忆。

全诗总重一个“忆”字。

全诗信手写来,层次井然,首尾呼应;表达情意曲折有致,构思新颖,用词精工。

情深而含蓄,语柔而体健。

千古伉俪之情,惟此为止。

然非公至性,不能有此至情,非公至文,亦不能写此至情。

只有感情纯洁的人,才能领略其中的奥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493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