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是什么意思

计提是什么意思,第1张

计提是什么意思 如何通俗的解释会计中的计提和结转,举例最好?

本人曾做过会计基础培训,很多学员都不能很清晰地理解“计提”与“结转”,特别是工业企业上的“结转”,原材料转到生产成本等,生产成本转到库存商品,库存商品转到营业成本,营业成本又转到本年利润,本年利润又又又转到利润分配,尽管是一条直线,也能把人“绕”晕。

所以就有针对性的准备了一些“说辞”,希望能回答这个问题。

会计上的“计提”是现代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区别“收付实现制”的重要体现!简单来说计提就是按“权利与责任匹配”原则,对实际上已经产生但尚未发生现金收支、前期已发生现金收支但归属于当期的业务进行的会计处理。

造成会计上需要计提的原因是会计分期的存在。

举例1:公司规定,本月工资于次月十日发放,那么本月底在核算利润时应该将本月应支付而未支付的工资记到支出里,才能准确核算出本月利润,但是本月确实没有发放,那就先把该项费用计提出来冲减当期利润,尚未支付就挂到“应付职工薪酬”上。

这是最典型的“计提” *** 作。

还有计提利息收支等。

举例2:公司购置办公用设备,并已付款,按会计准则应该先记到“固定资产”,并在后期使用中逐月摊销其成本,即“计提折旧”,还有无形资产的摊销等。

还有一些“计提”是基于某些因素的“判断”或“预期”产生的,如坏账准备,各种减值准备等(这点极有可能不严谨,欢迎指正)。

再说“结转”,结转就是归集、分配过程,即将平时分工记录的收入、支出,以及各个生产环节的数据,在某一特定时点归集到一起,以此计算当期的利润或资产价值。

举例1:损益结转到本年利润,好比有两个人,一个人只记收入,一个人只记支出,平时各管各的互不掺和,此外还有个叫“本年利润”的家伙,平日啥也不干就是睡觉,到月底了,收支二位把各自记录的数据一合计,就是“结”,账本“转”交给“本年利润”,然后启用新的空白账本,开始下个月的收支数据记录。

而“本年利润”收到账本后,也不咋看,只把两个合计数抄写到公式里,计算出本月的利润。

然后每月重复,只到年终,“本年利润”把一年的利润数进行汇总,连账本转给“利润分配”,然后启用新账本。

举例2:生产成本的归集、分配,这就好比养了两个孩子,平时的奶粉、尿不湿等各种消耗都记在小本本上,月底合计一下,就是当月育儿总成本的归集,然后再分配到各个娃身上,然后把合计数字抄到各个娃的小本本上,坐等长大后算账!当然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是有的人比较容易接受。

以上是本人尽量“通俗”的解释,或有不恰当的地方,欢迎指正。

记得在上学期间,老师讲到计提和结转时,同学们都会不约而同地问老师,有些费用为什么需要预提啊,直接计入成本费用不行吗?而随着对会计核算业务的理解,以及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对计提和结转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实质上,会计中的计提和结转,源于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也就是按照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解决收入和费用在哪个会计期间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

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原则,而不是以收到或付出来确认当期的成本和费用。

一、举例说明需要“计提”的会计处理。

应该说,会计的计提是权责发生制区别于收付实现制的主要表现形式。

例1,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企业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购置了价值500万元的机器设备。

按照准则的规定,这部分固定资产不能一次性计入到产品成本,而是需要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即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将固定资产成本计入到产品成本。

例2,原辅材料暂估入库。

企业当期购入原材料一批,因多种原因企业没有付款,也没有收到对方开具的发票,但本期耗用了该物料。

为准确反映当期的成本费用,企业将采购的这部分物料办理了暂估入库,及时计入当期的原材料成本。

例3,计提工资和附加费用。

还有员工薪酬也是计提的性质,当期没有支付的员工薪酬,需要在月末的时候预先计入的成本费用中,还有计提福利费、工会经费和教育经费等。

在企业核算中,计提性质的内容还有很多,比如计提贷款利息,无形资产摊销、大额广告费摊销、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减值准备等,都是属于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根据业务的性质计入到当期的成本费用和损益当中。

二、举例说明需要“结转”的会计处理。

会计核算的结转,是企业在核算中按不同的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以及计算经营结果的过程。

以制造型企业为例:比如,某企业有两个生产车间,其中甲车间生产加工制作A、B两种产品,期末时企业将甲车间发生的全部费用归集到甲车间,甲车间将归集的各种原辅材料、包材、燃动费、工资及附加和车间费用等全部成本费用分别在A、B两个产品进行分配,其分配的过程就是车间发生的成本费用结转至A、B两种产品的过程,进而计算出A、B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再将生产成本结转至库存商品。

我们知道,企业核算的目的之一,是准确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并通过“本年利润”科目进行结转和核算。

比如,在会计期末,企业将营业收入结转至本年利润的贷方,将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结转至本年科目的借方,最终计算出企业的盈亏。

总之,会计中的“计提”和“结转”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以及会计要素确认分期和计量的原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系统核算的过程。

会计中的“计提”和“结转”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被广泛的应用。

我是智融聊管理,欢迎持续关注财经话题。

2021年2月25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511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