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友友的邀请!对于地球上的可燃冰,是怎样产生的呢之话题,我个人观点认为,是地壳物质运动与变化形成的表现结果。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在地球地壳的圈层之中,存在着诸多碳化物沉积层,即是石油的原油层,在庞大细菌群体持续支解分化的作用下,会形成一种燃烧能力特强的有毒液化天然气现象,这种液化天然气是属于甲烷类的有毒化学物质,具有极强的可燃特征。
处于地壳圈层物质持续运动与变化过程的强大压力,部分液化天然气会沿着各自不同的排泄系统排出到地表上,当遇到地表位置处于冰封环境时,所排出到地表上的液化天然气,将一一被冷却为冰体现象,冰封环境不变会永远能留在冰体之中,如冰封融化将很快会消失在空气之中。
由此可见,可燃冰是处在冰封环境不变的情况下由液化天然气冷却而形成的,表面看上去是冰体,但其冰体的物质结构除固态水外,还拥有燃烧能力特强的甲烷类化学物质,具有极强的可燃性,才称之为:可燃冰。
不知这样的回答是否准确?!如读者阅后觉得我说的对,希给个点赞并关注我,欢迎大家加入相关讨论和学习。
宇明于东莞市。
(注: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
文/漂流的亚特兰蒂斯什么是可燃冰可燃冰(combustible ice)主要是指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
肉眼看为冰状物,主要成分甲烷和水,其中甲烷分子被锁在水分子形成的笼状结构中。
常温或减压下变成水个天然气。
可燃冰中的甲烷是由产甲烷菌在10米-3公里的沉积物中生成。
但是要形成可燃冰这样的形态,需要一定的物理条件。
可燃冰在温度低于10度和压力超过30个大气压条件下才可形成,水温越高形成可燃冰需要的压力越大。
可燃冰最早发现于极地冰盖和永久冻土层,后来在海底也发现了该资源的存在。
在北极可燃冰在水深约300米的地方就可找到,而在热带地区要在水深600米以下才存在。
世界范围大部分可燃冰分布在水深500米和3000米范围。
可燃冰中甲烷含量在80%到99.9%之间,燃烧时产生的污染比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少得多。
一立方可燃冰可释放164立方的常规天然气。
这种高资源密度也是开发其的一个优势。
可燃冰储量和开采方式据美国能源情报署预测,全球可燃冰储量在280万亿立方米到2800万亿立方米之间。
其储量总和超过了我们已知的所有化石能源。
以目前的消耗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全球80至800年的天然气需求。
可燃冰的开采主要通过加热和降低井底压力的方式。
目前常用的油井下注热水和二氧化碳驱替这两种方式。
目前可燃冰开采取得实验性成果的主要是中国个日本。
中国在2017年成功在南海完成了可燃冰的开采实验,并计划再2030年实现商业开采。
日本实验的更早,早在2013年3月就完成可试验,但是由于试验井出现沙堵而放弃。
可燃冰开采面临的问题可燃冰实质上还是化石能源天然气,只是存在的状态不同。
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开采成本高和技术水平限制。
可燃冰的开采面临的作业环境十分苛刻,到达深海大陆架底部本来就不容易,还要在面临低温和极高压条件。
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就是开发可燃冰会破坏海床的稳定,这可能导致海底滑坡,造成开发灾难。
更大的潜在威胁是甲烷泄漏。
可燃冰的原地提取并不困难,但困难的是在到达地面减压的过程中家宴会泄露。
甲烷的逸出会对全球变暖造成严重后果,研究表明,甲烷的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的30倍。
这些技术上的挑战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大规模开采可燃冰的原因。
前文已经说到可燃冰就是天然气,天然气也就是相对石油和煤比较清洁而已,燃烧过程依然会产生二氧化碳。
好在可燃冰的开采可以通过注入二氧化碳来驱替,这或许为目前研究的如果存储生产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提供了一种方案。
开发可燃冰或许是不得已的选择另外,开发可燃冰也可能是未来人类不得不要做的选择。
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海洋变暖和永冻层融化,冰中蕴藏的大量甲烷可能会自然释放出来。
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因为释放出的甲烷,会进一步提高全球温度。
进而会造成更多的甲烷泄露,导致更严重的温室效应。
与其让这种更加厉害的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还不如开发使用。
无论如何人类未来面临能源的选择似乎并没有那么多的选项。
我是漂流的亚特兰蒂斯,下次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