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秦灭六国的方略。
公元前328年,秦惠文君十年,秦惠文君任命张仪为客卿, 一起商讨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
张仪劝说秦君实施连横战略:瓦解敌方联盟(六国合纵),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百余年来,历代秦王都把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作为统一天下的策略来贯彻实施。
当时距离秦国最近的国家从南向北依次有楚国、韩国、魏国、赵国。
齐国、燕国距离最远,处于东海之滨。
一、手捏软柿,韩国灭亡。
韩国距离秦国最近,在六国中实力又最弱小。
秦国想首战告捷,鼓舞士气,所以软弱的韩国就成为第一个被灭亡的对象。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十七年,派遣内史腾率军攻打韩国,活捉了韩王安,占领了韩国全部国土,设为颍川郡。
韩国灭亡。
二、巧使离间计,灭亡赵国。
当时魏国由于招贤纳士,邹衍、淳于髡(kūn,昆)、孟轲等都来到魏国,经过一番治理,实力有所提高,次于楚国而强盛于赵国。
而赵王迁昏庸无能,宠信奸臣郭开,国政混乱,所以,赵国就成了秦国攻打的第二个目标。
公元前229年,秦国大举兴兵攻赵,兵分两路:一路由王翦统率上地的军队,攻占了井陉。
另一路由杨端和率领河内的军队与羌瘣(huì,会)军队攻打赵国,包围了邯郸城。
王翦深知赵将李牧的厉害,于是,派遣间谍,携带重金收买了担任相国的郭开,让他诬陷李牧、司马尚谋反。
赵王迁听信谗言,杀害了李牧。
三个月后,王翦、羌瘣全部平定赵地,俘获赵王迁。
赵公子嘉率领宗族几百人逃到代地,自立为代王,与燕国军队会合,驻守上谷。
王翦想趁势率兵攻打燕国,驻扎在中山。
三、荆轲刺秦,燕国灭亡。
秦国连灭韩赵,燕太子丹惊恐万分,于是派遣间谍荆轲假投降,前去刺杀秦王。
事情败露,始皇大怒,命令王翦率军攻燕。
燕国、代国发兵迎击秦军,但被秦军在易水西边击溃。
公元前226年,秦王认为燕国兵力尚强,于是增加兵力,支援王翦。
王翦最终打败燕军,攻占燕国首都蓟城,取得了燕太子丹的首级。
燕王向东逃到辽东郡。
前222年,王贲(bēn )攻打辽东郡,活捉燕王喜。
乘势攻代,俘虏代王嘉。
燕赵残余势力全部肃清。
四、水灌大梁,灭亡魏国。
韩赵灭亡,孤立了魏国。
魏国处于被三面夹击之势。
灭亡魏国的时机成熟了。
假如不是荆轲刺秦王的话,第三个灭亡的将是魏国。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令王贲(bēn )率军攻打魏国。
王贲挖渠引汴河水,水灌魏都大梁。
大梁城墙塌坏,魏王假投降,秦军取得了魏国的全部土地。
五、60万大军,攻灭楚国。
灭了韩魏赵,齐国龟缩在海滨,幅员辽阔的楚国愈加孤立。
假如再攻灭楚国,一统江山就基本将要完成了。
所以,攻打楚国就提上了秦王的议事日程。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遣李信和蒙恬率军二十万向南进发,攻打楚国。
不料想,被楚国大将项燕打败。
公元前224,秦王诏令王翦、蒙武率军60万再次攻打楚国。
攻占了陈县往南直到平舆县的土地,俘虏了楚王。
楚将项燕拥立昌平君为楚王,撤退到淮南寿州继续抗秦。
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打败楚军,昌平君死,项燕也自杀身亡。
前后三年,才灭亡了楚国。
王翦又继续平定楚长江以南地区,降服越人,设置为会稽郡。
六、声东击西,灭亡齐国。
齐相后胜,为人贪婪,被秦国贿赂收买。
齐王建听信后胜的主张,对五国灭亡袖手旁观。
直到五国灭亡后,齐王才感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准备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21年,秦王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避开齐军西部主力,由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都临淄。
齐军措手不及,土崩瓦解。
齐王建出城投降,齐国灭亡。
前后历时九年,六国就相继灭亡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秦国最后灭齐国,是以它的战略部署决定的,也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人人都知道秦国的“远交近攻”的策略。
但是,有一些人不知道,秦国并不是机械的按照“远交近攻”的策略办事的。
秦国会根据形势的需要,随时对当前的战略进行调整。
对齐国也是一样。
在战国七雄时代,各个国家都在忙着兼并扩张。
秦国居于关中的有利态势,对关东六国轮流进行打击。
它先打击魏国,夺取河西之地,保证了自身的态势。
然后进攻韩魏,力图夺取中原的枢纽。
这个时候,在关东有齐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两国联盟,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巨大障碍。
于是,秦国先破坏齐楚联盟,用张仪去说动楚国破坏盟约,联盟秦国。
然后又利用楚国孤立无援,出兵击楚,使得楚国一蹶不振。
随后,又因势利导,参与燕国乐毅的灭齐行动。
在五国联军的进攻下,齐国险些亡国。
最后只剩下两座城池。
虽然在田单的带领下,齐国重新复国,但是已经元气大伤,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强国了。
这样,秦国有腾出手来进攻韩魏,可是上党之战,把提前赵国推上秦国的战线。
长平之战,秦国虽然消灭了赵国的主力,可自己也元气大伤。
但是,秦国的经济基础好,在经济恢复上比列国都占优势,这样,到了嬴政的时代,秦国已经占有压倒性优势,开始了统一天下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里,齐国一直置身事外,不参与其中。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几条:一、齐国的国力衰弱,无力参与。
齐国在乐毅伐齐后元气大伤,国力衰退严重。
虽然田单复国,但是巨大的经济和人员损失是不会很快弥补上的。
这决定了齐国的无能为力。
二、齐国对五国伐齐怀恨在心。
在那次燕国的灭国之战中,燕秦赵韩魏五国战齐于济西,而楚国趁火打劫于淮上。
这一切,让齐国看清了这些国家的真面目。
所以,齐国不再理会这些国家的要求。
在长平之战中,齐国不借给赵国粮食,在邯郸之战中,齐国拒绝救赵就是例子。
三、赵国的主政者君王后苟且偷安,不理外事。
史书说她“事秦谨”,这造成了“秦日夜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救”的局面,而齐国独立其外。
四、君王后死后,齐相后胜被秦国收买,成了秦国在齐的代言人。
后胜多次派人入秦与秦国结好,而秦国则以重金收买了后胜。
后胜劝齐王建“去纵朝秦,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秦以故灭五国”。
五、既然齐国不威胁秦国统一天下的战争行动,那么秦国也就没有必要去招惹它,为自己树敌,为自己的军事行动制造麻烦,节外生枝。
正是由于齐国采取了苟安的政策,使得秦国能够顺利灭亡其他五国,也使得秦国将齐国列为最后一个攻打的目标。
到了最后,秦军进攻齐国的时候,齐国人竟然没有人敢和秦军作战,齐国最后只得投降。
我是历史笑春风,喜交往,爱朋友,希望能够和大家共享历史的乐趣。
欢迎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