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第1张

逢雪宿芙蓉主人古诗 有没有唐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分句介绍?如何解读?

谢大圣书童邀!刘长卿(约726—约786),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生不逢时,仕途坎坷。

工于诗,长于五言,有“五言长城”之称,作品《刘随州集》。

诗作重于情景的描写,主要反映“安史之乱”后,社会荒凉凋敝的景象,感伤凄凉命运。

笔调苍凉沉郁,简练浑括,以白描取胜,朴中见秀。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他的诗歌代表作。

“日暮苍山远”——天色已暗,要攀登的苍山还是那样遥远!“天寒白屋贫”——天寒地冻正愁人,忽见前方贫寒的茅舍。

柴门闻犬吠”——柴门里的主人听到狗叫,忙出来迎客。

“风雪夜归人”——风雪交加之夜,幸遇好客的主人接纳!这首五语绝句,喻自己仕途坎坷遇阻,叹民生贫困。

人生困惑中,忽有寄托——“安史之乱”之后,人民异常生活艰辛,而热诚朴质的品质犹在,社稷恢复依然有希望!

谢邀答:刘长卿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五绝二十字,描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深刻感受,“风雪夜归人”给无数后人比喻沧桑坎坷的人生旅程。

释题:逢雪(恰遇下雪)宿(住宿在)芙蓉山主人(家。

芙蓉山(指山名)主人,应是自称,如芙蓉山山人,芙蓉山主人,应是指:这芙蓉山只此一家,或是这家是芙蓉山之主。

或是隐者自我命名,以示偌大深山老林,唯我一家意。

) 日暮,天寒。

苍山,白屋(茅屋披雪)。

远,贫。

首联对仗,用对比手法,给读者无限遐思:作者在深山老林中旅游,突遇下雪寒天,日暮时分,正孤寂无奈,突发现远处有人家,虽说是柴门茅屋,终有投宿处。

快步前往,喜听到犬吠,顿时给寂静山间添加了生气。

当时恐怕茅屋主人不在的担忧也没有了,主人听到犬吠,打开柴门,热情招呼作者,在这大风雪之夜,深山老林中,作者顿时感觉到如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其中作者的喜悦,感动,山中贫民的朴质品德,尽在不言中,让读者自由发挥想象吧! “风雪夜归人”解读为屋主人在作者投宿后,屋主人才冒着风雪归家,我认为有点牵强之说。

上句柴门闻犬吠,吠懂人性,一般只对生疏人才吠叫,对熟人,特别是主人是不会吠叫的。

我认为应解释为作者为感受“宾至如归”这个“归”字是诗眼,从作者命题及此首,读懂这个归字,就能理解作者写此诗的意境,心态,情怀。

及作者讴歌山里贫民的朴质品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548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