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东晋和西晋实际上是一个王朝,西晋的确存在仅三十七年,不过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以这个时间尺度来看其实晋朝的时间也挺正常。
但初高中教科书将东西汉、东西晋、南北宋区分得太过割裂,实际上以法统来算都应该视为连续王朝的两个阶段而已,否则唐朝在武则天前后也应视为两个王朝。
这种区分只是史学界进行的区分,在当时人们是视为延续的王朝。
说回主题,西晋为何短短37年就灭亡了?首先第一点,皇权衰落。
这里我指的不是皇帝权力减弱,而是皇室的权威性衰落。
汉朝四百年,一直都是刘氏为皇帝,在天下无论士人还是百姓心中早已形成习惯。
而经历了汉末三国几十年的剧烈动荡,特别是曹魏篡汉,司马篡魏在短短的四十多年中连续上演,这为后世开了极坏的先例,两汉的外戚只有王莽篡汉而身死国灭,刘秀仍以汉为国号,尊汉代正朔又延续了近200年。
但魏晋连续的篡魏给了全天下有野心的人以鼓励,无论是魏还是西晋,都是尚未建立足够的权威性就灭亡了,所以西晋之后北方陷入混战,大家都想当皇帝,而且又没人有足够能力终结乱局,这是从西晋司马家篡魏就开始的恶劣影响。
第二点,昏君连出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司马昭长子。
后世知道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但似乎对这位晋朝开国皇帝没什么印象,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按理说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开国君主,必定是历史要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人物,仅仅是结束三国,统一天下这等功勋就够彪炳史册了,可偏偏他就没留下存在感。
实际上,晋朝从第一任皇帝起就是个昏君。
下面举一个例子。
皇宫有很多妃子,他嫌不够,要到民间选美,挑选之前,禁止天下婚嫁。
有一次选了3000人进宫。
。
灭吴之后,武帝又收了吴国末代皇帝孙皓的数千宫女,总数达到上万人。
后来他想了一招,坐着羊车在宫中游荡,羊停在哪里他就住哪里。
有的妃子有心,就在门上插上竹叶,盐汁洒在门前,吸引羊来吃,这就是“竹叶羊车”的由来。
这司马炎每天就过着这样荒淫的生活,身体一天天垮下去,哪有精力再去管什么朝政。
从汉末到西晋,不到百的时间里连年战火,司马炎不研究怎么恢复生产发展国力,却沉溺于酒色,置百废待兴的天下不顾,此等昏君开国,国祚能长久吗。
第二任皇帝晋惠帝司马衷(259~307年),字正度,司马炎次子。
这位皇帝名气比他老爸要大多了,但不是好名声,而是以“白痴皇帝”闻名于后世。
官司蛤蟆,何不食肉糜,这些著名典故都出自这位皇帝。
实际上他这种智商都低于平均水平的人能当上皇帝,有赖于后宫势力及谋臣帮助,才通过晋武帝的测试。
后世有人说他只是纨绔子弟,算不上白痴。
这是过度解读了,实际上司马衷可以盖棺定论就是个白痴而已,史料确凿,他的行为确实不是正常人。
那为何会有人帮助、支持他上位?很简单,为了便于控制,果然,这位白痴皇帝登基后完全没能力掌管朝政,导致大权旁落,自己成为别人的傀儡,著名的“八王之乱”即在晋惠帝在位期间爆发。
之后的皇帝都是傀儡,不再掌握实权。
第三条,内忧外患帮助晋惠帝上位的皇后贾南风杀掉太子,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永康元年(300年)八月,淮南王司马允举兵讨伐司马伦,兵败被杀。
同年十二月,益州刺史赵廞率领从中原逃到四川的流民在成都造反,自此西晋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从280年一统三国至300年八王之乱爆发,西晋不过维持了二十年的和平而已。
内有司马家宗室争权夺利,拥兵自重互相攻杀,外有四方边境少数民族不断涌入中原。
实际上自东汉末年因连年战乱,魏蜀吴三国都不同程度引入少数民族进入内地繁衍生息,人口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本无可厚非。
但在尚未有足够时间同化这些少数民族时西晋王朝内部掀起前所未有的血雨腥风,给少数民族以趁虚而入的机会,纷纷起兵,早成东晋偏安东南,整个北方甚至四川地区都被少数民族占据,酿成汉民族在中原地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生存危机。
结语实际上无论是当世的奢靡之风,九品中正制造成的阶级固化,还是分封制给王族以兵权造成尾大不掉,都不是主要原因。
在封建时代,固然也存在经济周期等因素,但中国封建王朝向来是皇权至上,只要晋朝能休养生息,不瞎折腾,经过两三代皇帝发展生产,繁衍人口,晋朝完全可以展现大一统王朝应有的风采。
汉朝建立初年也同样被匈奴打得找不到北,也同样有过七王之乱,也同样有过吕后专政,但就是因为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都懂得休养生息的道理,所以汉朝立国四百年。
而晋朝头两任皇帝一个骄奢淫逸,一个智商低下,加上司马家宗亲全都精于算计权力,这样的王朝不要找其他客观理由,就是败在他们自己手里而已。
这就是历史的偶然性。
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孙,晋武帝司马炎成功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了晋朝。
咸宁六年(公元280年),晋朝又灭亡东吴,使得九州大地历经汉末三国混战后再度归于一统。
统一全国而春风得意的晋武帝司马炎和那些被大肆封赏的功勋贵族们所想不到的是,西晋朝廷的统一不过是昙花一现,他们眼中的繁华盛世在接下来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便烟消云散。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西晋的统一不能长久的维持下去呢?图1 司马炎(236年-290年)提起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便是八王之乱。
话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有感于曹魏因宗室诸侯力量薄弱,使得司马家很容易的就取而代之,为了避免再上演一出“禅位”的戏码,司马炎便有意改革分封制。
觉着外人(士族)不靠谱只能靠亲戚的司马炎一口气封了二十七个自家的诸侯王。
并且一反汉朝削弱地方诸侯的做法,不仅给了诸侯王们行政之权,还令其掌握大量军事武装,为后来的动乱埋下了伏笔。
等到晋武帝司马炎一死,这一波自家人便立马闹腾了起来。
先是司马懿的儿子汝南王司马亮同司马炎的岳父杨骏火拼,然后司马亮又被司马炎的儿子楚王司马玮所杀,紧接着司马玮又被贾南风(贾后)所杀。
没过多久,贾后又想杀掉非其所出的太子司马遹,心怀鬼胎的赵王司马伦则借机引诱贾后杀掉太子。
太子被害后,他又以贾后害死太子为名带兵入宫,尽杀贾氏一党,自己做了皇帝,而其他各地手握重兵的宗王们自然不服,于是战争烈度更强的八王之乱的第二阶段便开始了,诸王们纷纷参战,使得西晋的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以至于祖逖不禁感叹道:“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
”图2 司马衷(259年-307年),即晋惠帝而晋武帝在继承人选择上所犯的错误,更是加剧了西晋朝廷的混乱。
因为,他的继承人便是那位在历史上因“何不食肉糜”而出名的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衷本是晋武帝的次子,其母为武元皇后杨艳。
他的智力有些问题,但因武帝长子司马轨早夭,所以司马衷九岁时便被早早的立为皇太子。
《晋书》曾记载,说晋武帝曾出题考太子,太子妃贾南风就请人替太子拟好答案,晋武帝看到后就觉着自己儿子虽然不聪明,但基本能力尚可,就放心传位与他。
试想一下,晋武帝也算是一代雄主,难得真的不了解自己儿子有几斤几两吗?其传位于司马衷,或许是因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司马炎也曾感到司马衷“不堪奉大统”,心里很是没底,但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皇后时,指望着“母以子为贵”的杨皇后用一句“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便顶了回去,司马炎对这个老传统也无可奈何。
图3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其二,司马衷虽有些痴傻,但他却有一个很聪明的儿子司马遹,晋武帝曾在上朝时夸他有高祖司马懿之风,并且说:“此儿当兴我家”。
晋武帝做了这样一个判断,即太子痴傻不要紧,等到皇孙继位后国家就会振兴。
然而晋武帝的想法太过于理想,忽视了那位貌丑性妒的太子妃贾南风。
果不其然,日后贾南风因担心非其所出的司马遹会危害自己,便诬陷他谋反并将其害死。
得位不正,让司马家的朝堂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妥协。
司马家本身就是世家出身,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事变逐渐掌控了曹魏的朝政,但曹魏中的一些实力派对此并不买单,甚至多次起兵反抗。
因此,后来的司马师,司马昭一方面对于反抗的势力予以镇压,另一方面,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不断地通过封赏来拉拢人心。
于是,等到司马炎建国后,除了给予这些士族门阀采取更多的封赏外,还对他们格外放纵。
使得奢侈腐败之风大行,同时手握大权,无所顾忌的士族们不再关心国事,反而好起了清谈之风。
图4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小名齐奴晋朝的腐化奢侈,最有名的莫过于石崇王恺二人斗富,但晋武帝司马炎不但不加以制止这种恶劣风气,反而采取鼓励放纵的态度。
据《世说新语》记载,除了和王恺斗富外,石崇还曾在举办宴会的时候用美人劝酒,公卿们若饮酒不尽,就要斩美人。
有一次丞相王导和大将军王敦出席酒宴,王导不能喝酒,但为了不让敬酒的女子被杀,还是喝了下去。
王敦本身就能喝酒,却偏偏不喝,即“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
”没想到石崇因此连斩三人,王敦却“颜色如故,尚不肯饮”。
一旁的王导不忍心看女子们被杀,便劝王敦喝下去,结果王敦却说:“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杀的都是他的人,和你有什么关系)如果公卿贵族们奢侈成性,但却勤理政务,西晋也许尚不会如此快速灭亡。
但当士族们大权在握,无所顾忌的时候,他们一方面享受着奢侈的生活,一方面又开始大谈“玄风”。
个个以清谈为荣,耻与办理政务。
以至于后来西晋灭亡时,清谈派领袖,重臣王衍被害前感叹道:“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图5 西晋版图最后,错误的民族政策加速了西晋灭亡的进程。
自东汉末年起,塞外的少数民族们便开始内迁,主要有匈奴、羯、鲜卑、氐、羌等族。
内迁的少数民族人数很多,他们迁入后与汉人杂居,虽然很多部族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汉化,但在内迁诸族中有一些还尚处于野蛮状态。
经过若干年的繁衍,到了西晋时,已经达到了“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的状态。
但当时的汉人公卿士大夫们却将这些内迁诸族当做奴隶使用,甚至当时很多官员贵族大量掳掠胡人,卖到东部当奴隶。
后来建立了后赵并称霸北方的羯人石勒就曾被并州刺史司马腾抓住卖为奴隶,这都使得胡汉矛盾异常尖锐。
当时的匈奴左贤王刘宣非常向往汉文化,曾刻苦学习,精通《诗》,《书》,但在那种情况下,也曾说:“晋为无道,奴隶御我”。
至于底层胡人更是“怨恨之气,毒于骨髓”。
而八王之乱导致北方汉族人口大量减少,司马家的诸王又纷纷引用异族的力量,终于导致了内迁各族的全面反叛,西晋由此快速灭亡,五胡乱华的时代悲剧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文:李光彩参考文献:《晋书》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