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作为一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大同人很高兴能够回答此问题。
首先,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
古人曾经描述:“三面临边,最号要害。
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
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
”大同已经有2300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曾为两汉名郡、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
最早在夏商之际,即有居民在此居住定居。
春秋初期,为我国少数民族“楼烦”占据,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倡导改革,“胡服骑射”,凭借武力驱逐匈奴,开拓疆土,设置云中、雁门、代郡。
大同东北属于代郡,西南属于雁门郡。
赵国名将李牧在这里镇守,此时的大同已经成为赵国的边陲重镇。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设置36郡,大同属雁门郡。
汉承秦制,大同是平城县所在地,仍属于雁门郡。
建安五年,匈奴南犯,汉高祖亲率大军北征,被匈奴冒顿单于十万精骑围困于平城白登山(今大同城东五公里的马辅山,有滑雪场),相持7日,用陈平的反间计,方才乘机逃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战”。
之后刘邦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从而促进了汉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团结与和睦,其中著名的“昭君出塞”便是民族和睦史上灿烂的一页。
三国大同为乌恒、鲜卑等部族占据,北魏初中期建都于此,称“代京”、“平城”,历经七帝96年。
大同成为当时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佛教的中心,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繁荣。
唐朝时为云州五代时在此设西京大同府,为辽国陪都,从此称为大同。
金代也在此设西京大同府,为金国陪都。
元代改为大同路,大同又被封为西京。
明朝改路为府,隶属于山西行中书省。
管辖浑源,应,朔,蔚等四州七县。
此时大同为十三重镇之一,有藩王封地,并驻重兵,最多时有13.6万人,战马5万多匹。
清朝时为大同府治理1949年建国后划归察哈尔省,并由大同城区设立大同市。
1953年察哈尔省撤销,大同从新划归山西省。
1958年大同县并入1964年大同县又分出,为地级市1993年7月雁北行署撤销,原有县中的7县划归大同市最后邀请各位欢迎来我的家乡大同来旅游,如今的大同经过修复很多都是按照原先的古城所建设,体现了大同大不同,游大同古城,品大同美食,大同欢迎你,天下大同!
春秋:春秋为北狄所居。
据《战国策·释地》载:“今山西岢岚州以北,故楼烦胡地也。
战国:战国初为代国,后并入赵地。
当时大同已成为赵国的“边陲要地”。
大同其地由赵武灵王开辟即公元前300年为大同设置行政管理之始,至今建城史已有2300多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
大同分属雁门郡、代郡。
秦始皇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并征集民众修筑长城,在大同设立平城、代、善无、延陵、平舒、武周塞、新城、班氏、马邑等城,在大同城西十里河谷“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水经注》。
公元前209年匈奴乘秦末农民起义之虚占领了大同。
汉朝:公元前221年刘邦灭楚,国号汉史称西汉置平城县(因其地为战略要地,兵家必争,为祈福思安,渴求和平而得名),为代国都城,代国是汉帝国最北方的诸侯国。
治所在大同城东2.5公里处设东部都尉治,汉高祖刘邦及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等均在平城一带与匈奴作战“白登之围”发生于此。
公元9年新朝(王莽)时,平城改为平顺县,属并州填狄郡。
公元25年刘秀称帝为东汉大同仍称平城县,属雁门郡。
东汉明帝时建有通光寺,为大同最早的佛寺。
三国:大同为乌桓、鲜卑等部族占据。
两晋:大同北部为鲜卑族领地,南部为雁门郡地,永嘉四年(310年)晋并州牧刘琨,以拓跋猗卢有救援之功,上书晋怀帝,请封鲜卑拓跋猗卢为代公,后进封代王。
修秦汉故平城为代国南都,平城复还故治。
此为大同建都之始,后历经北魏代京,辽,金,元西京,大同共426年建都史。
北魏:公元398年,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对峙时期。
这时,平城以京都兼司州、代尹治故京都平城又称代京。
北魏平城京都内有寺庙百所,僧尼两千。
北魏在平城建都长达97年,历经六帝七世,平城一直是北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北齐:天保元年(550)东魏被北齐所代,大同为北恒州、北朔州地。
北周:北周建德六年(577)灭齐后,州县并废,复置恒安镇,改朔州置北朔州总管府。
改太平县为云中县(此大同称云中之始。
由汉末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的云中城。
隋朝: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结束了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
由于文帝父亲名忠,所以避讳“中”字,改云中县为云内县,大同仍称恒安镇。
唐朝:公元618年,唐朝建立。
唐高祖李渊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在此置北恒州。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改名为定襄县,兼为云州治。
五代:后唐清泰三年(936)叛将河节度使石敬瑭,拜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借契丹兵灭后唐,称帝,国号晋。
以契丹有助援之功,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至此大同先后被契丹、女真、蒙古统治者统治长达433年。
辽国: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建立大辽国。
1044年辽兴宗升云州为西京,并设西京道大同府作为辽的陪都。
宋朝:宣和五年(1123)预置云中府路,治云中府,统云中及武、应、朔、蔚、奉圣、归化、儒,妫等8州与云州合称“山后九州”。
为宋金联盟攻辽的预置版图。
金国:辽保大二年(1122年)金宗翰攻占大同府,仍以大同为西京,改西京道为西京路兼为大同府治和西京路治。
天会十五年(1137)诏建太祖庙于西京。
辽金时陪都西京再度兴盛于北方,成为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交往的中转站,联系各民族的纽带,大同再度辉煌。
元朝:元初大同仍为西京(陪都),至元世祖二年(1265)省云中县入大同。
元初,成吉思汗三次攻打大同,大同城池破坏严重。
元代在鼓楼东街建关帝庙(大庙),庙对面建有大同最早最精美的戏台。
明朝:明王朝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边境安全,设立“九边重镇”大同为之首,驻重兵最多时有13.6万人,战马5万多匹,当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说。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三月初一兵临大同,大同总兵姜(王襄)不占而降,李自成入城杀代王朱传齐全家,在大同休整6天,挥戈东进,建立大顺朝。
清朝:1649年多尔衮亲自督战围城达9个多月,城破后,清军对大同进行了最野蛮的“屠城”,并将大同城墙斩去5尺。
明清大同寺院林立,庵堂相望,俨然是个佛国世界。
“大同可为福地宝城”。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大同府废府留县,大同县属北路观察使。
1937年9月13日,日军侵占大同。
10月15日成立伪"晋北自治政府",统辖雁北13县。
解放战争时期,大同为国民党政府所统治,成立卫戍司令部和城防司令部,建立雁北"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大同领导组",管辖雁北10县,分第十、十一两个专署。
"雁北防卫司令部"驻在大同城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这座塞上古都从此获得了新生。
析大同县,置大同市,隶属察哈尔省。
1993年的7月,原雁北行署撤销,原雁北地区所属七县,划归大同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