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第1张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怎样的?

勾践(前52O~前465),春秋末年越国君。

越国,本是东海之滨一个发达的小国。

到春秋时代的后期,才渐渐强大起来。

勾践的父亲允常统治时期,与北边的吴国结下冤仇。

至勾践上台的第一年,打了胜仗,并射伤吴王(阖闾因伤而亡)。

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阖闾的儿子)战败越军,将勾践和他的残兵败将五千余人包围在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上。

后勾践依赖大臣文种和范蠡奔波筹谋,求得吴王夫差解兵回国。

吴赦免了越国后,勾践返回国都,吃苦用心,图谋国事。

他在坐卧睡觉的地方铺上芦席,悬挂着猪苦胆,无论坐着念书处理国事,还是睡觉,总要仰头看看,在吃饭时也要先尝一尝猪胆的苦味(此既卧薪尝胆的来由)。

勾践常常用此方法自责:勿要忘记会稽山遭受的耻辱啊?!勾践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其夫人则亲自织布,尽国力来为吴王进贡。

他吃饭以素食为主,从不添肉,平日里粗布衣服,不穿华丽服饰,谦恭对待品学兼优的士人,优厚的招待往来的宾客。

体恤民情,救济穷困百姓。

并任用范蠡和文种等人整顿国政。

经十年之卧薪尝胆,休养生息,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并北上会盟齐国、晋国,受封于周天子周元王,竟成为春秋后期的一代霸主!有明代梁辰鱼(1521~1594)作有《浣纱记》,写此一段吴越兴亡的历史故事。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为越国苧罗(今浙江诸暨南)的卖柴女。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期,为复兴越国,将西施献于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溺爱的妃子。

传说吴亡后,西施与范蠡偕入太湖之中。

故后世多有美色误国之传说。

如:褒姒、貂蝉、杨贵妃等等。

从卧薪尝胆,还引出一成语,:兎死狗烹,鸟尽弓藏。

比喻事情成功后,把出过力的人抛弃或杀死。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即:鸟尽弓藏。

指越王勾践的主要谋臣范蠡,为勾践策划复国,指挥军事,灭了吴国,称霸中原。

但其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与处安"。

故越王勾践复国后,为避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命运,范蠡功成身退,携西施偕往太湖深处,弃官经商,到了陶地改名换姓,叫作陶朱公,得以善终。

今人传说范蠡善经商,旧时商户皆尊其为商人鼻祖,与财神爷一并供奉之!由上,中国人据此感叹世态炎凉感叹了数千年矣…

卧薪尝胆故事背景: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负伤身死,夫差继位为王。

夫差牢记父仇,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公元前494年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越王勾践率余部5000人被围于会稽山上,无路可走,准备自杀。

这时谋臣文种劝勾践请降,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

勾践夫妇为吴王“驾车养马”,执役三年,赢得夫差信任,获释回国。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

据说勾践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这就是现在卧薪尝胆这个词基本含义。

西汉最早出现“尝胆”记载。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越王勾践世家》中,说:“吴既敌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这是目前发现最早出现“尝胆”记载。

但没有写到勾践卧薪之事。

北宋明确出现“卧薪尝胆”一词。

北宋苏轼所写的《拟孙权答曹 *** 书》中“卧薪尝胆”首次被作为一个成语来使用。

苏轼模拟孙权口吻,写道“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

”这是首次出现“卧薪尝胆”一词,但并不是描写勾践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581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