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唯心主义,那阿译长官的事情,我们可以谈谈宿命论。
多少演员演技爆棚,最后却只是成了一个老戏骨,大家都眼熟、认识、甚至都蛮喜欢的,可是就是感觉上不去,说不上大红,其实原因很简单,一直遇不到成就自己的角色。
相比之下,王往演过一个很多人都记得的阿译,在演员中,其实已经是个幸运者,有拿的出手的成绩了。
好在王往现在也还算中年演员,不能说没有机会了,他的演技是可以支持他更进一步的,有准备的人,机会来临总是可以把握住。
国内的情况,在于演艺界面临着一个整体提升,靠流量,靠神剧糊弄人,始终是一个阶段性现象,一直屎尿屁,再傻的观众也总会烦的。
小鲜肉现象,也是一种一阵风似的社会氛围所产生,突然之间,就又会被莫名其妙的集体转向抛弃,这种社会从众哄抬起来的奇怪审美观,总是会被同样一个突发事件扭转,快的让人猝不及防,都想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如同八十年代,哄出来要找高仓健那样的男子汉一样,突然就出现,突然就消失。
王往的现状是可以靠演技吃饭,但是想要大红,他的个人形象有问题,不好不坏,太过于中性,要突出的话,需要有专门适合他,为他量身打造的角色,但他的咖位又没到这一步,怎么办?不就只能靠等,等到运气来了,有不是为他量身打造的,却正好合适他,也会成就他的角色出现。
其实我个人到觉得王往这种过于中性的形象,说演好演坏都尴尬,但反过来说,演又好又坏,不好不坏之类的角色,很有发挥余地,而这种过于中性的形象在演员当中,却不好找,很少,他可以在这方面多考虑,也算一种特型演员吧。
第一集里,他用一听就觉得滑稽的上海普通话哭丧着脸:我要带兵打到上海,替家父报仇!脸皮挤在一堆,哭得很难看。
然后被东北佬迷龙怼了回去,至今印象深刻。
当阿译领着大伙唱起那首知识青年从军歌的时候,真的泪奔了。
歌词如下: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至今每每看到这首词,都能感动到头皮发麻。
这个上海男人,上海人该有的,他都有。
被孟烦了撩拨的时候,只能选择嘴上无可奈何的还击。
有时候觉得他像个小丑,懦弱无能,却又想努力的表现。
他的身上,滑稽中透着沧桑,胆怯中透着心酸。
志大才疏,而又坚毅铿锵。
看第一遍的时候,其实只是觉得他滑稽,懦弱,笨,充满着书生的呆气。
相比起其他角色,显得失色而多余。
直到看第三遍,才真正读懂了这个角色。
多么优秀的演员,才能驾驭这个角色呢?有时候又觉得他像个真正的战士!充满勇气和力量!他用一种愚笨而歇斯底里的方式动员大家,一开始你完全感受不到一丝威严,他的任何言谈,任何动作,任何表情,在第一遍的时候,你都会发笑。
只有快剧终时,这个人物才真正在你心里发生化学作用,他的影响不亚于剧中任何一个角色。
他的这句不准后退的命令,光从表情你就看出来了,是的,毫无军官威严。
加上他那破到银河系的颤音,和声音中夹杂的怯弱,只有仔细体味你才发现,这演员的演技直逼天际。
混在这一群人中,阿译其实感觉格格不入,但是他在拼命融入。
他的性格不幽默,但是他故作幽默的样子,你就是忍不住发笑。
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林花儿谢了连心也埋他日春燕归来阿译总喜欢哼这首老上海味道的小调,尤其是最后他们从地道进入日本人的碉堡,d尽粮绝,几近绝望时,他哼起这首小调,哼一次,泪奔一次。
他那种特殊的哼唱方式,一般人模仿不来。
依然是初听时你会忍不住笑出声来,第二次听,就是笑中带着心酸,第三次听,就只剩下唏嘘和叹息了。
不红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形象问题,可能是公关团队经纪公司实力不够的问题,也有扮演角色的问题,也可能电视剧太小众没有人关注,但是只要是金子迟早会发光的,像黄渤一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