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第1张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真有其事吗?司马懿为什么害怕诸葛亮?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司马懿和诸葛亮这对冤家,算得上当世一流的谋略家,郭嘉和周瑜死后,他们二人成为当世最旗鼓相当的对手。

二人反反复复、来来回回交手很多次,互有胜负。

司马懿和诸葛亮二人都十分精于算计,尤其是诸葛亮更是精于算计。

司马懿没少吃诸葛亮的亏,而诸葛亮似乎显得更加游刃有余一些。

其实真相不是这样的,司马懿没什么怕诸葛亮的,要说怕也是怕诸葛亮死得太早、死的太不是时候,因为诸葛亮好好活着司马懿他自己就能好好活着。

对周瑜而言,是“既生瑜,何生亮”;而对司马懿而言,“既生懿,必生亮;既生亮,必生懿”,作为两个一等一的高手,只有诸葛亮活着司马懿才能保住他自己,要说当世二人的知音有谁恐怕只有对方,了解司马懿的莫过诸葛亮,了解诸葛亮的也莫过司马懿。

两人之间不仅了解对方,还是对手,充满一种无奈和滑稽的味道。

诸葛亮想千方百计弄死司马懿,可惜曹魏皇帝不是昏君知道只有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对手;而司马懿则千方百计不能让诸葛亮死,否则他存在的价值就没有了,关键的是诸葛亮也明白司马懿的这层想法。

诸葛亮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消灭曹魏,统一全国续写汉朝历史。

而司马懿则不同,司马懿甚至魏国实力远胜于蜀国,只有守住即可不需要图谋进取或者说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图谋进取也没用,不管是司马懿还是曹魏有的是时间,他完全可以耗时间,而时间对于诸葛亮却是最宝贵的。

从曹 *** 。

曹丕父子处处提防司马懿来看,以他的深沉绝对是早就想好了将来的夺位,只是时机不到,他必须熬死所有可能成为隐患的对手,不管是曹 *** 、曹丕父子还是诸葛亮或者是张郃,一时一地的得失对他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等待时机以待时变。

所以司马懿根本不怕诸葛亮,之所以表现的很怕是做给其他人看的,从而让他们不要尝试挑战诸葛亮,以免最后有可能误伤诸葛亮性命从而害了自己。

大历史,大格局,喜欢请关注经纬历史。

“死诸葛走生仲达”一说史书确有记载,《晋书》宣帝纪里就有,而《晋书》的记载来源于《汉晋春秋》,内容如下: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

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

於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

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于关中西部的五丈原,由于事发突然,蜀军又秘而不发,所以曹魏那边一开始浑然不知。

首先发现蜀军有异样的是五丈原附近的百姓,他们看到大批蜀军离开军营撤走(整军而出),赶紧报告司马懿,司马懿这才下令追击。

蜀军早有准备,负责断后的姜维命令蜀军突然反过头来,挥舞旗帜,鸣响战鼓,做出进攻的架式。

司马懿吃不准,担心这是诸葛亮施的计,于是退回,不敢再追。

于是百姓中流传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谚语,但司马懿听了并不生气,自我解嘲道:“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过了一天,魏军才占领了蜀汉丢弃的营垒,司马懿亲自过去察看,特意看了看蜀军留下来的营垒以及诸葛亮生前生活的地方。

看完,司马懿不禁叹道:“天下奇才也!”在蜀军营寨里还发现来不及带走或销毁的文书档案,以及大量粮食。

当时大家都认为诸葛亮已死,辛毗认为不一定,也许是诸葛亮的一计,司马懿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军事家所看中的是军事文书、兵马粮草,现在这些都不要了,哪里有人肯把五脏拿出来以求生的道理?”根据《晋书》的记载,司马懿随后下令追击,褒斜道不好走,关中生长着很多蒺藜,司马懿命2000人穿着软木平底的木屐背着蒺藜在前面开道,路不好的地方就把蒺藜铺上,人马再前行。

魏军一直追到赤岸,再往前就要到褒口了,这时传来蜀军内讧的消息,司马懿想乘隙进攻汉中,但魏明帝的诏书传来,让他撤军。

魏明帝为什么要撤军呢?因为他还没有做好全面攻击汉中的准备,当时辽东的公孙渊势力不断坐大,魏明帝派人前去清剿,但吃了败仗,相对于蜀汉,北面的问题也很严重。

快追出褒斜道的司马懿也担心中埋伏,蜀军虽然撤退,但并没有大败,他们的拿手好戏是设伏,其弓弩兵的厉害魏军早就尝过,司马懿不想当第二个张郃,所以就回师了。

对于《晋书》的上述记载,有人认为不太可信,因为《晋书》处处回护司马氏,把司马懿几乎塑造成了一个“高大全”。

司马懿在诸葛亮面前一向畏战,有人认为他这是出于自身政治上的考虑,司马懿不希望诸葛亮和蜀汉早早就被消灭掉。

司马懿是曹 *** 的大将军、太尉,是魏军的一号人物,但魏明帝对他并不完全信任,对司马懿来说,蜀汉的继续存在显然对进一步巩固自身势力更为有利。

不过这样去看司马懿有些偏颇,司马懿在诸葛亮面前不主动出战,并非完全出于一已之私,而是从战略战术层面的慎重考虑,因为这种做法更稳妥。

诸葛亮北伐,最大的问题是后勤补给,最头疼的是运粮,几次北伐失利都出在这个问题上,所以诸葛亮的战略是求速战速决,司马懿看出了这一点,用拖的办法将蜀军拖垮,这是不是怯战,也不是完全出于心机,而是一位成熟统帅的正确选择。

在确认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看到这是一次机会,果断下令追击,但曹魏的辽东方向此时出了问题,魏明帝正指望司马懿去平辽东之乱,所以命他不要再追,《晋书》的相关记载并没有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605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