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大致是沿着丝绸之路走的。
有资料说他白天靠看太阳,夜晚看星星与月亮,过沙漠以人骨和兽骨当路标辨别方向。
路途中,有些信奉佛教的国家还帮助过他。
隋唐时期,中国与南亚各国建立了联系,交往频繁。
许多中国僧人到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求经礼佛。
玄奘在贞观元年,从长安出发,抱着“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的决心,战胜了沿途流沙雪山,严寒酷暑等种种障碍,经过现在我国的新疆,中亚地区和阿富汗,终于到了巴基斯坦和印度。
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
踏平坎坷成大道,一去就是几万里……《西游记》里唐僧取经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
相传为如来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蝉长老投胎。
唐僧的原型是唐朝的玄奘,本名陈祎(yī),今河南洛阳人。
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一生翻译出上千卷经书,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被后世俗称为“唐僧”。
小说中,唐僧带着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骑着白龙马,一路西行取经,化解了九九八十一难,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史实是,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前后历经十七年,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得真经。
没有导航,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就是马,历时17年,唐僧是怎么从长安走到天竺去的呢?首先,靠意志,或者说是对佛法的信仰。
五岁丧母,十岁丧父,自幼出家的玄奘,一直勤于在寺院中学习佛教经典。
长大一些,他走遍四方,在隋末的乱世中寻求人性的本源,探究不死不灭的道理。
可走的愈久,心中的疑惑越多,于是,他决定,要去佛陀起源的地方,寻找真正的般若。
那一年是唐太宗继位的头一年,玄奘奉旨往印度求佛。
西行之路遍布大漠、戈壁,风险重重,很快,仆从们死的死,散的散,只剩下玄奘孤身一人。
但他没有动摇过,“不求得大法,誓不东归一步”。
其次,靠伟大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由西汉开始,(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佛教第一次传播到古中国来,就是丝绸之路的功劳。
玄奘去天竺,肯定是按照丝绸之路的商道走的,有时跟随驼队,有时按照所应经过的镇甸以及商队数百年来形成的路标来确定方向。
有资料说他白天靠看太阳,夜晚看星星与月亮,过沙漠以人骨和兽骨当路标辨别方向。
应当是属实的。
最后,靠的是大唐的赫赫威名和友邦。
看《西游记》时,我们不难发现,唐僧师徒每到一处,先要递上通关文牒。
说一通“贫僧奉大唐皇帝之命,前往天竺取经……”之类的自我介绍。
然后,沿途的驿站、官员就会为他提供斋饭、住宿和其他方面的帮助。
这一方面是因为,唐朝初年,是一个盛行佛教的年代。
唐僧西行路上,途经的很多国家都是信奉佛教的国家,对僧人本身推崇有加,愿意主动帮助大唐高僧,结个善缘。
另一方面,唐朝在当时是威风八面的大国上邦,享受着万国来朝的殊荣。
唐僧拿出大唐的文书,唐太宗的签名,沿路国家自然会给他几分面子,为这个本身与世无争的和尚提供协助。
虽然天时、人和,但在当时那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唐僧西行取经的行为真的非常伟大,他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不一定要学习唐僧献身佛教,但起码应该学习他为了信仰痴心不改,未达目的不怕千难万险的精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