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我这么多血,我要吃多少只鸡才能补回来啊,明天我肯定下不了床走路了”,6床的张大妈看着治疗盘里的三支采血管,一脸的心疼。
小林护士很是无奈,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形了,特别是老年人患者,他们总认为,血是人的根本,人老了,身体本来就差,住院生病再抽血身体就更差了。
所以有的人抽完血后,自己觉得头晕,腿软,这疼那疼的,都是抽血惹的祸,往往在护士抽血的时候,要求少抽点,或者拒绝抽血,其实是一种心理作用。
抽血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生病的时候,身体的各项指标都会发生变化,肉眼是无法看出来的,这就需要通过抽血化验,看血液的各项指标哪里出现了异常,方便医生对症治疗。
比如一个感冒发热的病人,通过查血常规,可以初步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在看到化验单结果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对症下药。
又比如,一个阑尾炎患者,住院的时候抽血化验,发现肝功能异常,那么医生也会调整一下用药,和手术的方案。
为什么要分几管血来抽?不同的化验项目,对血液标本的要求不完全一样,有的要全血,有的要血清或者血浆,有的需要添加剂。
比如血常规、生化、凝血四项等就分别用不同的采血管,同类的项目可以用一支试管。
抽过血的人会发现,不同的采血管帽盖的颜色都不一样,五颜六色的,仔细看的话,有的管子的底部还有少许透明的液体,这是根据不用的检验项目,添加了试剂,如抗凝剂、促凝剂。
不同颜色的帽盖,标记不同的项目,而且颜色鲜艳,比较容易辨认。
采血管大多细长,通常情况下都是半管,也就两毫升左右,全部加起来10毫升这样,对人体的健康没啥影响。
多余的血去了哪里?化验室做检验,并不能精确到使用的血量多少,一般做完检验后,都会有剩余的血留在采血管里。
有人说用不完的血医院拿来卖给病人了,这种说法是很可笑的,每个人的血型不同,难道每天剩下的血都倒入一个瓶子里,存满了给病人输血吗?血液又不像菜,吃不完的存着,炒一炒又可以接着吃。
输血的要求非常的严格,从采血到输给病人,都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流程,检验室采血管里那剩余的血并不可以使用的。
现在医院感染管理非常严格,检验室的用不完的血制品都是当医疗废物丢掉的,而且还不能直接丢,必须经过高压消毒后才能放进医疗垃圾袋中,由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处理,并交接登记。
最后,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是有一定的寿命的,到了一定的周期,自然会死亡,然后再生,如此循环。
每一项检查都抽血量的多少是有要求的,标本量不够,就容易造成误差,甚至检测不出来。
一般用过的血液标本,或者剩余的,如果检查结果无疑义,标本直接丢进医疗垃圾箱了,做医疗废物处理。
不要怀疑是否还会被回收、利用,甚至挣钱,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并且在医护人员眼里,血液远比大小便要脏得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