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老人说初七是人日子?有什么说法和习俗么?在胶东农村,老百姓都知道正月初七日管小人,过去人称人七日。
过年是接福纳祥的日子,人们也往往从天气的好坏,来判断年景的好坏。
胶东风俗,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十,每日主一物,此日天气好坏,预兆此是所主之物丰歉。
当地流传的说法是一鸡二狗,三猫四兔,猪五六羊,七人八谷,九果十菜,初八日管谷,即五谷杂米,另以十二日为大庄稼会,管主要农作物;正月二十日为麦子生日,“麦子给吃不给吃,单看正月二十一”。
正月初七日,人称人日,也叫人七日,来历起码有两千年以上。
传说当初女娲初创世,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第七天是人类的生日。
所以,新年伊始,便以初七为人日。
根据考证,汉朝就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即有正月初七日为人日的记载。
《北史·魏收传》说的是"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而清朝 《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七日谓之人日。
是日天气清明者则人生繁衍。
"已经明确说出现在的预兆观念。
在我们胶东,以正月初七为管小人,正月十七管中年人,正月二十七日管老年人。
也就是说,正月初七日如果天气好,则当年小孩子好养活(旧时卫生条件差,小孩子夭折现象严重);正月十七日如果天气好,中年人少得瘟疫(旧时瘟疫是人们最怕的灾害),二十七日如果天气好,则老年人少天灾和大病。
所以,正月初七日这天,家人不能打骂孩子,要和过生日一样吃面条为小孩子庆贺,如果天气阴,这天小孩子不能出门,如果天气晴朗,则允许小孩子外出放风满街乱跑。
由于满街孩子欢闹,所以会出现“鸡不鸣,狗不叫,姑娘小伙追着闹”的景象。
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初七日已经没有什么特殊活动了,只是父母会告诉那天管小人,要注意别磕磕碰碰的,讨个好彩头,再就是中午吃个面条。
已经没有过去戴彩胜头饰等活动了。
农村在过完春节时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就开始看天气预测一年的人,畜的兴旺。
比如初一到初八依次是:一鸡,二鸭,猫三,狗四,猪五,羊六,人七,马八。
如果在对应的这一天,风和日丽,阳光充足那对应的人或畜就在一年当中顺顺当当,少病没灾。
如对应的这一天阴乎拉儿的,冷风飕飕或狂风飞尘那对应的有生命的东西就不好养,多灾多难。
这是古时流传的民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