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厘清几点: 1. “满江红”是词牌名,非词名。
2. 以“满江红”为词牌的词作有很多,岳飞流传下来的“满江红”就有两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和“满江红·怒发冲冠”(“满江红·写怀”),这里讨论的应该是后者。
3. 从民国时期余嘉锡开始就有人质疑此词非岳飞所作,近来更是甚嚣尘上,但是大量有力证据驳斥了此种怀疑。
回到问题本身,“满江红·怒发冲冠” 从词作艺术水平论,不属一流。
但是作为南宋数一数二的爱国将领发自肺腑的词作一定归于“雄壮”之列的,然而以岳飞所处南宋偏安朝廷的环境,与其说“雄壮”,不如“悲壮”更确切。
1134年,岳飞大破敌军,迅速收复六州失地,随即被迫班师回朝,他念念不忘北伐大业。
一日登上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第一首《满江红》,“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满怀收复国土的雄心壮志。
第二首满江红一说作于1136年,岳飞第二次孤军北伐不利,撤回鄂州,深感壮志未酬,写下这首千古绝唱。
另一说法是其创作具体时间为入狱前不久。
朝廷偏安,他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悲愤地慨叹“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悲壮意味更浓。
岳飞的《满江红》是我国古代最雄壮的诗词。
这是因为该词不仅有着其它同水平词所具备的雄伟和壮阔,更有着别的词里所缺少的勇武和忠义。
雄伟来自描摹。
由发梢到明月,苍远辽阔;时间跨越三十年,纵横驰骋八千里,上下左右里里外外四面八方,一副雄伟的画面尽收眼底。
壮阔缘于内心。
亡国亡地,旧仇新恨,报负不得施展,志向无法实现,诗的意境纵横捭阖,激情四射,却又无可奈何,只因莫等闲。
时代的悲剧日益消磨英雄的意志,读罢心犹滴血不忍回味。
勇武家国情怀。
岳飞勇武善战所向披靡,更具忠孝仁义,这是因为他有一个好母亲,教他为人为臣精忠报国之道,也成就了他民族英雄的称号,千百年来为世人所敬仰,事迹为后人传诵。
忠孝憾天动地。
人们喜欢岳飞的《满江红》,怀念岳飞的忠孝、仁义、智勇、诚信,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身上无不体现得淋漓尽致。
统治者昏庸无道,最终走向灭亡,而他所遭遇的冤屈更令世人唏嘘。
国仇家恨未报自己反遭诬陷,这一点正是他被后人更多传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无不浸染着抵御外侮自强自立的豪迈,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
现如今国强民富,奸佞不在,然外患依旧,亿万万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兴盛世,再吟一首"朝天阙",再唱一曲《满江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