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出生于官宦家庭,受“书香门第”的家风和古都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影响,自幼酷爱诗词。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
婚后二人夫唱妇随,恩爱切磋,虽然历尽宦海浮沉和由于北方金兵入侵造成的剧烈社会动荡,但二人关系固如磐石,感情弥久而坚。
甚至曾与丈夫赵明诚一起屏居青州乡里,度过了十年平民的生活。
崇宁二年的重阳节,丈夫赵明诚在外难归,李清照独守闺房,思夫心切,看着万家团圆,一派祥和的景象,百感交集,写出了这首著名的《醉花阴》,遥寄给远在他乡的丈夫,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本文翻译: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这首词字里行间浸透着李清照对丈夫的无比眷恋。
上阕写重阳之夜愁云惨淡,枕席上吹来刺骨的寒气透过罗帷吹进枕席,在无限孤寂中更觉冰冷彻骨,长夜难耐。
在万家团圆的重阳节,她不能享受到任何花前月下的快乐,只能这么凄苦的去度过。
下阕写作者黄昏时在菊圃独饮,借酒消愁,作者觉得自己就是那孤苦伶仃的黄菊,形单影只,花容憔悴。
把自己比喻成一朵形损颜瘦的菊花,非常的贴切传神,极为形象地刻画了一位寂寞无助,孤苦无依,暗然神伤的古代家庭主妇形象。
李清照在词中寓情于物,并用了诸多意象来渲染自己的愁绪。
如“薄雾浓云”,“香炉缭绕”,“半夜的凉气”,“独饮黄菊酒”,“帘卷西风”,“黄花瘦”等。
烘托出了浓重的凄清氛围。
层层铺垫,环环相扣。
每种事物都被赋予了一种凄清的色彩。
本来秋季里金菊怒放,秋高气爽,正是携家出游赏菊的大好时节,可这一切仿佛与词人无缘,那美丽的菊花在作者眼里也变成了与自己同病相怜,身形消瘦的怨女。
正像一部大剧,在一系列的渲染完成后,主人公蓦然出现。
茕茕孑立,千愁万绪,满怀幽怨——这就是我们的千古流芳,万人倾慕的杰出女此人李清照,其境遇堪怜,激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而作者为了写出自己的“愁”,除了烘托渲染外,还直抒胸臆,直接用“愁”、“凉”、“瘦”、“销魂”几个字,表达自己强烈的思夫之情。
1.《醉花阴》中,李清照愁从何来?佳节又重阳,正是思亲日。
酒后黄昏,阑干倚遍,吹着西风,闻着花香,顿感身凉孤独。
明诚啊!你在哪里?新婚未久,蜜意初尝,你就负笈远游,留下我罗裳自解,兰舟独上……二年了,大雁已回,月满西楼,锦书何在?这孤单寂寞,你是否如我一样?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2.李清照愁在何处?愁在黄昏之时,天不作美——薄雾浓云;愁在西风劲吹,孤枕难眠——半夜凉透;愁在饮酒无味,暗香撩拔——人比花瘦……深秋的日子,本来很短,但愁绪满怀的李清照,却觉得好长好长:白天,对着香炉中,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晚上,纱厨里,玉枕边,孤独难眠!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醉花阴》全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