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

杜佑,第1张

杜佑 杜佑的史学思想是什么?

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

生于735年,卒于812年,年七十八。

杜佑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出身于世代簪缨的显贵家庭,早年以荫入仕,后一生为官,由地方宫吏直至宰相,长期担任理财大员,元和初封为岐国公。

杜佑之前,刘知几的儿子刘秩曾仿《周礼》体制,撰《政典》三十五卷,杜佑认为其书不够完备,乃采集五经群史以及汉魏方的文集、奏疏中关于典章制度的材料,参以《大唐开元礼》写成此书。

自代宗大历年间任淮南节度使从事时开始动笔,一直到801年才告完成,前后用了三十多年时间。

杜佑撰写《通典》时,正是“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王朝由极盛急剧走向衰落。

从历史吸取经验教训,以挽救岌岌可危的唐王朝,实在是当务之急。

杜佑作为一个有眼光的政治家,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他瞩目于历代典章制度,企图用史学著作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为巩固唐王朝。

杜佑撰写《通典》的政治目的是很清楚的。

为写此书,他参考征引了二百多种书籍,花费巨大的精力。

全书取舍谨严,脉络清楚。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它“详而不烦,简而有要,原原本本,皆为有用之实学”,并不是过誉之辞。

《通典》二百卷,是我国第一部论述历代典章制度的专史,上起远古,下至唐玄宗天宝末年。

全书分为《食货》、《选举》、《职官 》、《礼》、《乐》、《 兵刑》、《州郡》、《边 防》八典,有系统,有门类,內容丰富,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我们研究唐中期以前各代政治、经济制度不可缺少的参考书。

杜佑特别重视经济史,把它列在首要地位,说明他很有见识。

《通典》的完成为史书编纂开辟了新的途径,从此确立了我国史籍中的“政书”一体,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通典》是一部有创造性的著作,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杜佑(735-812),字君卿,京兆万年人,是唐代知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其著作《通典》于纪传、编年二体之外,别开新域,开制度通史的先河,是史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也是反映杜佑史学思想的主要作品。

想要深入理解杜佑的史学思想,我们先要看看杜佑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年代,杜佑其人又有着怎样的处事原则。

杜佑生活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安史之乱(755-763)爆发后,随之而来的问题一方面是中央控制区域的缩小,另一方面则是财政上的困难要求体制改革的出现,这成为杜佑成年之后的时代背景;而杜佑本人一方面在经济发达的淮南等地做了多年地方官,曾常年掌握国家的财政,理财能力非常受重视,也曾在中央担任了十年左右的宰相,于治国理政上有自己的建树,是一个积极入世、有理财能力的能臣。

杜佑的这些人生经历决定了他的史学思想较之前人有很大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通典》之中所体现的经世致用思想。

下面,让我们从《通典》入手,看看这本书中反应出的杜佑的史学思想。

《通典》耗时三纪成书,在刘秩《通典》的基础上写就,又有所创新,最大的特点是按照几种国家政治层面的关键环节来编排全书,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法、州郡、边防等大类,是一部政书或者说典制通史,集中介绍了历史时期和唐代的各项制度,在内容选择和材料编纂上都体现了杜佑对于体现社会结构、反映社会风貌的看重,不能起到上述作用的内容则根本不取,选举、边防等历代史书不重视的内容也因其具备上述两个作用而被纳入全书体系之中,这些都反应了在杜佑的史学思想中,经世致用所占的分量,是杜佑不同于以往史学家的最重要的表现,也正是杜佑和其书《通典》的精华价值所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654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