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显山不露水

不显山不露水,第1张

不显山不露水 清朝九子夺嫡,为何不显山不露水的雍正夺了皇位?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相传,康熙立遗诏传位于自己心爱的十四皇子并藏于“光明正大”的牌匾后面。

怎料四皇子胤禛暗中篡改诏书,将“传皇位十四皇子”的“十”上加一横下弯一勾,便成为“传皇位于四皇子”,于是胤禛继承正统,成为有清一代赫赫有名的雍正皇帝,上承康熙祖业,下启乾隆繁荣,祖父孙三代共同缔造了“康乾盛世”。

篡改诏书这一历史悬案,一直以来真伪难辨,众说纷纭,我们暂且搁置不表。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子嗣繁茂,其当朝后期,皇子间为争夺太子之位,派系纷争,明争暗斗,为什么看起来默默无闻,不显山不漏水的四皇子胤禛最终夺得了皇位?康熙朝是立过太子的,即嫡长子二阿哥胤礽,可能由于康熙皇帝自幼习武,又早经风浪,一在位便是六十多年,而胤礽作为嫡长子自幼便被立为太子,可想,在太子之位上一呆就是几十年,不说心理上耐烦不耐烦,身体上能不能熬过康熙都成为将来继承大统的一大变数。

所以,他便在朝中广植党羽,联合权臣索额图培植自己的势力,皇帝的卧榻,岂容他人鼾睡?太子也不行,康熙在杀掉索额图后,希望太子能够收敛收手,不曾想太子似乎始终没有弄清楚当朝是谁说了算的问题,不得已被二度废掉。

太子被废,意味着其他嫡子有了竞争的机会。

皇子间也结成了5个党派,但主要势力分为三个:旧太子派、四皇子派、八皇子派,其中以八皇子为首的“八爷党”在势力上压过其他两派。

每一个结果,其原因总是错综复杂的。

八皇子胤禩之母虽是包衣出身,地位卑微,但胤禩本人从小聪慧机敏,风度翩翩、气度不凡,深得康熙喜爱,又礼贤下士,故依附他的人很多,然而他野心过早暴露,关键是太子被废后,众人都推荐他为太子,导致康熙怀疑胤禩心机叵测,结党营私,布下暗局废太子以为其上位做铺垫。

所以这位看似最有可能接太子之位的皇子也就最终偃旗息鼓了,故自古以来,风投是一盘大赌局。

有诗云:试玉要烧七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犹恐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当时四皇子胤禛在“九子夺嫡”的过程中几乎是始终按兵不动,表现得与世无争,是其本性如此,全仰仗上天眷顾,还是其策略如此,韬光养晦,静等时机?雍正向来尊释崇道,自称“天下第一闲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或许胤禛深谙此道,不争并非不作为,而是暗中发展、猥琐发育,其与诸兄弟维持一团和气的同时,与隆科多、年羹尧等过从甚密,培养起了自己的集团,日后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一瞒天过海的手段麻痹了对手,长期蛰伏,又一击必杀。

有诗云:他人之心,予忖度之。

雍正或许善于揣度康熙之意之好。

康熙之父顺治相传剃度五台山,生母佟佳氏在其九岁时过世,幼年继皇位后,又屡受鳌拜压制,幸有孝庄太皇太后对其自幼呵护培养,背后支持。

康熙因自幼未得父母关爱,晚年回忆起来常感慨“此朕六十年来抱憾之处”。

也许雍正敏锐的把握住了这一点,在康熙病重之时“不离左右,侍汤药”,这可能是雍正打的感情牌,也可能雍正本身便是孝顺之子,结果就是康熙深感其孝。

还有就是雍正也应该通过康熙“二废太子”抓住了康熙的脾性喜好,便采取了韬光养晦的策略。

不过,废立之举决定权还是在康熙本人,作为一代明君,识人辨才的能力绝对是独到精准,除了以上我们的分析外,康熙有可能看中了雍正深厚才学与务实精神。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不请自来首先要说,雍正皇帝是否是合法继位,这事在历史上存疑。

史学界的争论也很多,两方面都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的。

那么在此,我们不做过多的讨论。

笔者更倾向于雍正不是合法继位。

此为后话,留作我们日后讨论。

我们主要来看一下雍正在康熙皇帝的最后十年里,都用了哪些手段,最终登上了皇帝宝座。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再次被废。

从此之后,清王朝再没立过太子。

此时的四阿哥胤禛,在康熙皇帝的眼中,属于富贵闲人,摆出了一副不问政事,一心礼佛的样子。

而对于这位皇子,康熙给的评价是喜怒不定。

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评价。

但是随着太子的被废,让胤禛看到了登上皇位的希望。

因为挡在他前面人,好像也没有几个。

太子没了,八阿哥被康熙冷落了,三阿哥就是一书生。

而历史,就在此刻发生了转变。

胤禛府上有一谋士名为戴铎,自康熙五十二年之后给雍正出了很多主意,那么这些主意,对雍正的影响,实为关键。

戴铎建议雍正不要做皇位争夺的旁观者,而要去做参与者。

但是在参与的过程中,要做好三件事,首先处理好自己和康熙的关系,其二吸取废太子的教训,要处理好和兄弟们的关系,最后建议雍正皇帝尽量把自己府上的人都外派出去任职。

这三点,可以说在康熙生前,胤禛都做到了,这些建议对胤禛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可以说四阿哥是在康熙五十一年之后才走入到康熙皇帝的视线的,在此之后,康熙会交给他一些朝中比较重要的事情。

那么我们都知道,在康熙晚年,有可能继位的皇子,除了四阿哥胤禛,还有十四阿哥胤祯(允禵)。

群臣不断地给康熙皇帝上折子希望其能公开储君人选,但康熙出于保护太子的心理,只是告诉大臣们太子人选已有,但是暂不公开。

我们现在无法得知,康熙皇帝默定的人选究竟是谁,不过不管是谁,这个时候胤禛都是有形势上的优势的。

毕竟,老十四远在西北。

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的身体急剧恶化。

康熙在畅春园修养,并下令不让八旗大臣请安,所有奏章不必启奏。

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四阿哥胤禛却一直随侍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其他皇子没有一个如四阿哥一样。

因此,四阿哥在康熙活着的最后几天里,是距离他最近的人。

替他代下圣旨,甚至改写圣旨。

康熙去世当天,只有胤禛问安。

晚九点,康熙去世。

后隆科多公布康熙遗照,胤禛登基为雍正帝。

这件事在历史上不明不白,但是,雍正继位却是个铁的事实。

他是如何走到历史前台的呢?首先说,他目标暴露的最晚,九子夺嫡,他是最晚出现的。

再者,他的亲信多在朝野任职。

最后,他是距离康熙最近的那个人。

以上,则是他登位的优势所在。

至于他是否是合法继位,您觉得呢?PS:康熙遗诏,史家考证其完成与康熙去世的第二天,所以说这遗诏真假与否,没有任何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654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