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豆

俎豆,第1张

俎豆 《礼记·乐记》中的“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其中“制度文章”怎么理解?

《礼记·乐记》云:“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

”中的“制度文章”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差别很大。

《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实之陈之。

”东汉·郑玄注:“方曰簠,圆曰簋,盛黍稷稻粱器。

”“俎”和“豆”,是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

“簠簋俎豆”泛指祭祀用的器具

但这些器具的制作是需要标准的形状大小和花纹外表的,这就是“制度文章”。

“制”即样式、制式。

比如是方口的还是圆口的 ?都要有限定,约束。

“度”就是尺度,大小。

封建社会讲究等级,臣下所用器具的“度”绝不能与皇帝相同。

文章的“文”即“纹”,指“纹路”、“纹样”。

“章”本指“屏蔽”,转指“外表”。

“文章”指“有纹样的表面”,这里指器具上的花纹样式。

所以,“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

”整句话的意思是,祭祀用的食物、酒类的的器具簠、簋、俎、豆等和各种规格样式规定,都是礼的工具。

儒家重视“文以载道”,更重视“器以载道”,“道”与“器”两者相互依存,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是“器”的内在本质内容,而“器”则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

钟鼓管磐,羽禽干戚,.是乐的器具;而屈伸俯仰的动作,一开一合忽慢忽快的变化,是乐的表现形式。

置篡姐豆,制度文章,是行礼所用的器具;升降上下,周旋锡袭,是礼的表现形式。

所以,凡是懂得礼乐社会功能的人就能创作新的礼乐,而只是记住礼乐表现形式的人却只能复述旧的礼乐。

能创作的人叫做圣,能复述的人叫做明。

所谓“明”和“圣”,指的就是复述和创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661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