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都是什么意思

陪都是什么意思,第1张

陪都是什么意思 重庆为什么又叫“陪都”?

陪都,是指首都以外另设的副都,也称为辅都,陪都一般和首都一起被称为"两京",其制度称为两京制度。

陪都划分十大类型为两京制、多京制、军镇型、留都型、圣都型、守望型、霸府型、市集型、未就型等。

中国在政治制度上的重大创举,都城的设置,基于地缘政治、尤其军事防御的考虑,陪都是补充首都的缺失,形成互相协调,各有侧重的格局。

陪都发挥着呼应、补充、配合等辅助性作用,处于副核心地位。

中国最早的陪都出现在西周初年设立的雒邑(今洛阳)。

影响了中国和东亚几千年的都城制度,此外,朝鲜、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有类似的制度。

“陪都”是我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上的重大创举,又叫“两京制度”,它始于西周。

西周都城在关中的镐京,周武王为了加强对东方诸地的控制和防止商朝残余的复辟,因而在洛阳首建陪都。

此后,历代的大小王朝等,无不模防周朝的两京制度,且许多王朝或政权不只两京。

综观历代陪都的设置,大体分为四种情况: 1,由于都城偏居边地,不利统治者管辖全境,有必要在位置适中的地方建置陪都,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如西周的洛阳。

2,由于该政权兴起于边疆地区,建都在边区,后来该政权强大,入主中原,为了便于控制全国而迁都内地,之后将原都改为陪都,如清之盛京,元之开平府。

3,都城别为全国政治军事的中心,但随着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在接近经济文化中心且交通便利的地方营建陪都,如隋唐时的东都洛阳。

4,皇帝或政府因巡幸或躲避战乱临时住过的地方,如唐朝的南京成都,清朝的承德和民国的重庆等。

重庆,在抗战期间和解放前,却具有“双都”的身份,即“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

从1937年11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简称“国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到1946年5月5日发布《还都令》(还都南京)的八年半期间,重庆一直是中国的“战时首都”。

此外,在国府于1940年9月6日定重庆为“陪都”至解放军于1949年11月30日解放重庆的九年多期间,重庆也是中国的陪都。

抗战前,中国的首都是南京,重庆是行政院直辖市,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直逼南京,形势非常危急。

1937年11月17日,国府主席林森率领大小官员撤离南京,并于三日后在武汉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重庆正式担负起中国战时首都的责任。

1940年9月6日,国府发布《国民政府令》,正式颁令“明定重庆为陪都”、“还都以后,重庆将永久成为中国之陪都”,既明确了重庆担负“战时首都”的法律地位,也宣示了即使还都南京后,重庆作为陪都的地位也不会改变,即“永久陪都”。

“陪都”实为“战时首都” 重庆市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著名历史专家张凤琦,日前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强调,重庆在中国八年抗战时期的主体功能是“战时首都”,而不是“陪都”。

她解释说:“战时首都”的历史长达八年多;国府“移驻”重庆,实质上就是把首都的功能由南京迁移到重庆 。

因此,八年抗战时期,重庆是中国政治与文化中心,世界反法西斯战线远东指挥中心,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第二次国共(国民党与中共)合作的所在地。

对于为何选择重庆作为陪都,她说:“这与重庆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重庆四周环山,长江和嘉陵江环绕,易守难攻。

尤其是长江三峡,是一个天然屏障,日本的陆军和海军始终没有攻入重庆。

只有靠空袭。

后来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的大轰炸,造成几十万平民死伤。

” 今天,如果你来到重庆市中心解放碑附近的较场口,就能看到一幅巨型雕塑,它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日本大轰炸期间,躲避在防空洞的百姓挣扎求生的惨烈景象。

至今,老一辈的重庆人一提到重庆大轰炸就义愤填膺。

许多受害者还在向日本政府要求赔偿。

谈到重庆在抗战期间的地位,张凤琦表示,除了作为中国战时首都,重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远东指挥中心。

当时,盟军中国战区司令部就在重庆,美军顾问团也常驻重庆。

1942年,同盟国宣布蒋介石为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担任指挥中国、泰国、越南等地联合部队的指挥任务,由美国史迪威将军担任最高统帅参谋长。

史迪威同时担任中缅印战区总司令。

了解中国抗战历史的人,都对宋氏三姐妹携手慰劳军队伤员的一张历史照片留有深刻印象。

当时,重庆经历日军大轰炸,每天都有军人和平民死于轰炸,当时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和宋美龄,捐弃前嫌,携手抗日。

这体现了中国人在面临国家民族危难时刻,共同抵抗外敌的决心和勇气。

“铁血西迁” 撑起工业“脊梁” 用张凤琦的话说,就是重庆作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中心,国共两党直接沟通,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强有力的统一战线,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致抗日。

重庆对抗日战争的另外一个贡献,是为前方战场提供了急需的q支d药。

抗战开始后,上海、南京等沿海地区成百上千家工厂辗转迁移到重庆,实现了中国近代工业史上规模空前、意义深远的“铁血西迁”,成为支撑中国抗战的工业“脊梁”,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新工业区。

今天重庆许多大企业前身,都是当年南迁的企业。

如当年的钢铁厂迁建委员会(今重庆钢铁集团公司)、第25厂(今嘉陵厂)、第1厂(今建设厂)、第24厂(今特殊钢厂)、第21厂(今长安厂)、第20厂(今长江厂)等。

成为战时文教中心 张凤琦表示,伴随着重庆作为当时中国政治中心的形成,重庆的文化与教育发展迅猛,空前繁荣,重庆也因此成为战时中国的文教中心。

当时中国几乎所有顶尖的艺术家都荟萃重庆,创作出一大批艺术精品,如郭沫若的《屈原》、陈白尘的《大地回春》和阳翰笙的《天国春秋》等。

抗战前,重庆只有重庆大学,陪都期间,北京、上海和南京的著名学府迁移重庆,使当地高等教育出现空前的繁荣,光大学数量就达到31所。

中国顶尖的教授、学者云集重庆。

当时著名的中央大学、中央政法大学和复旦大学都迁移到重庆。

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将它的资料交给每个成员国保管备份。

由于重庆是中国战时首都,1947年成立的“国立罗斯福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的前身)自然也就成了联合国指定的资料寄存馆,一直未间断过,使重庆图书馆为成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当时称“北京图书馆”)外,迄今为止中国保藏联合国资料最早的另一图书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国民政府立即召开庐山座谈会,向各界名流和知识分子征求意见。

7月16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讲话,他这样说道: 战事一起,则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幼,均应抱定为国奋斗之决心,与敌作殊死战。

如有中途妥协与丧失尺土寸地者,即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之罪人。

军人守土有责,虽战至一兵一卒,亦必与敌抗战到底。

日军从东北、华北和华东三面进攻中国,国民政府一反以往息事宁人的态度,以主动、积极姿态布置对日军事。

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南京、上海一带,日军遭到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正如老照片收藏和研究者秦风在其《陪都重庆:1938——1945》序言中所说:“中国军民牺牲惨重,不过日军也同样遍体鳞伤。

”1937年11月20日,日军进攻中国首都南京前夕,国民政府发布《迁都重庆宣言》,中心意思只有一点,为维护民族与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不惜抗战到底。

《宣言》最后一段道出了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初衷: 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

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 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

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抱必死之决心,以其热血与土地凝结为一,任何暴力,不能使之分离。

外得国际之同情,内有民众之团结,继续考抗战,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独立之目的。

特此宣言,惟共勉之。

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就预感到中日必有一战,但中国长期战乱,国力与日本相比有悬殊,因此国民政府从战略角度出发,有意识的在广袤的中西部地区作战略布局。

七七事变后,中国政府的布局已基本形成,所以蒋介石开始强硬抗战。

南京陷落后,中国最高指挥中枢迁至武汉,筹划指挥武汉会战。

从南京到武汉,日军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对此,《陪都重庆:1938——1945》如此评价: (日军)表面上攻城略地,实际上却步入中国的战略布局。

日军的战线拉长,兵员死伤不断增加,中国军队和游击队仍然活跃在日军占领城市之间的广大地区。

只要中国人不屈服,坚持抗战到底日军随即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加上重庆位于险峻的巴蜀之地,对于日军而言,表面上近在咫尺,实际上却远如天涯,往后七年,完全无力一窥山城之究竟。

此间,军委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提出了“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理念,这也是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迁都重庆后,中国东部沿海及长江中下游一带的高校、工厂、文化、科研、金融等机构也随政府西迁,重庆由西南地区的区域性城市变为全国乃至亚洲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颁布命令,“明定重庆为陪都”,同时宣布将来胜利还都后,重庆也“将永久成为中国之陪都”,这就是重庆“陪都”名称的前因后果。

八年抗战,山城重庆经历了今人难以想象的风风雨雨,虽历经敌机轰炸,满目疮痍,但正如抗战中的中国军民一样,这座城市永远也不会屈服,直到抗战结束,日本人未踏进重庆半步。

今天,重庆到处都是抗战遗存和当时的名人故居、历史建筑,这些饱经战火的老物件、老建筑与永不服输、永不屈服的抗战精神一起构成了重庆的陪都文化。

历史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篡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689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