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到底是什么定义的“酸性食物”啦。
在不同的学科中,酸性、碱性食物的定义完全不一样,容易让人感觉困惑。
用pH电极,或者用pH试纸,来测一下食物的酸碱性,会发现水果几乎全部都是酸性的,如柠檬最低可以达到pH2.5,山楂也可以达到pH2.8,橙子大概在pH3~4之间。
牛奶、肉类的酸碱度接近中性,当它们不新鲜甚至腐败的时候,蛋白质分解产生胺类物质,所以随着新鲜度下降会逐渐趋于碱性。
如果食物的pH值较低,酸性较强,腐败菌的增殖速度就比较慢。
比如柠檬太酸了,各种微生物也望而生畏。
肉蛋奶类接近中性,蛋白质又丰富,微生物繁殖速度就很快。
同时,pH低时,加热杀菌就比较容易,微生物死掉的速度比较快。
不过,食物吃进去之后,在人体内代谢之后,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和它原来是酸味与否,没什么关系。
如果食物代谢之后,终产物是酸根阴离子居多,那么就称为“成酸性食品”(acid-forming food),而反过来,如果终产物是金属阳离子占优势,那么就称为“成碱性食品”(alkali-forming food)。
膳食中的成酸性食品,主要包括那些富含蛋白质,磷元素、硫元素含量较高,钾钙镁元素含量较低的食品。
包括鱼肉蛋类、白米白面、含有大量磷酸的可乐等。
成碱性食品,是指哪些蛋白质含量低一些,硫、磷元素少,但钾、钙、镁元素含量高的食物,如蔬菜、绝大多数水果、藻类、薯类等。
身体会动用多种机制来调节体液的酸碱性,无论吃什么,血液都不会轻易变酸,而是维持在弱碱性状态。
所以,“吃酸性食物会让血液变酸” 这类说法是夸大其词的。
不过,过多的成酸性食物,会让身体的酸负荷(acid load)加大。
可以用潜在肾脏酸负荷(PRAL)和内源性酸的净生成(NEAP)来推测食物给人体带来的酸负荷。
有研究提示,过大的酸负荷增加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也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减少身体的酸负荷其实很简单:一份鱼肉配三份蔬菜,吃一半杂粮薯类主食替代白米白面,再避免喝可乐之类饮料,就不用太担心啦。
山楂、西红柿属于碱性食物,米饭属于酸性食物。
食物的酸碱性并不是根据食物的味道来定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指的是食物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和数量所决定的。
酸性食物是指那些在人体内能够形成酸的矿物质,比如说磷、硫、氯等元素,可以使人体的体液表现为酸性,这些食物就被称为酸性食物。
而碱性食物就是指那些在人体内能够形成碱的无机盐,比如钙、铁、钾等元素占优势的食物。
这些微量元素可以是人体的体液呈现碱性。
常见的酸性食物有哪些?大米、白面、白糖、花生、鱼类、肉类、蛋类、酒类、海鲜等都属于酸性食物,吃多了,就会使酸性物质在体内堆积,出现不健康的“酸性体质”影响健康。
酸性体质的人会感觉到头晕、失眠、疲劳、乏力等,还会出现抵抗力下降、血液粘稠、焦虑等情况。
甚至危害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常见的碱性食物有哪些?各种蔬菜、水果、豆制品、奶制品、海带等都属于碱性食物。
碱性食欲中所还能有的微量元素对身体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所以儿童时期一定要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增加蔬菜水果豆制品奶制品的摄取,减少大鱼大肉的不健康饮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