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赋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它滥觞于先秦,成熟繁荣于两汉,流派纷呈于魏晋南北朝,又延续至唐宋元明清,历代都不乏优秀之作。
跟其它文学样式一样,皆是古代文学艺术中的瑰宝,至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在形式上,它介于诗文之间。
既有诗的韵味,还有文的句式。
可以说是一种半诗半文的载体。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意思为,赋就是铺排华美的词句,以描绘事物,抒情写志。
以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两篇大赋为最。
皆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镂金错彩,华丽非凡。
写宫殿嵯峨壮丽,苑囿集异兽珍禽,更兼琪花瑶草,掩映于秀木高林。
再渲染天子射猎之非凡技艺,欢庆歌舞之热烈恢宏,粉黛三千,娇娥如云…等等,极尽铺陈描述,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歌功颂德,粉饰升平。
故扬雄到了晚年,也觉得这种赋“丽以淫”,于是“辍不复为”了。
所以本人觉得这种赋过于堆砌词藻,为文造情,有过分造作之嫌。
所以到后来,赋便由“体物”转为“写志”。
由歌功颂德,夸富逞强,堆砌辞藻,转为直抒胸臆。
语言质朴清新,感情真挚,内容丰富。
抨击社会黑暗,痛恨压抑人材。
抒写家国怀思,佳作迭出,成为不朽之篇章。
例如王粲的《登楼赋》,赵壹的《刺世嫉邪赋》,张衡的《归田赋》,那: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等句,清新极了。
直到今天依然历久弥新,传唱不衰。
像一颗熣璨的明珠,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谢谢邀请!很抱歉,我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我只是感觉赋很适用于抒发强烈情感,如果真正感情充沛磅礴、对人生、世界有很多话要说,采用赋的形式可使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
也因为感情磅礴,赋也特别适合于朗诵。
但赋也容易流于堆砌词藻、铺排句式。
写得好的大气磅礴内容丰富,写得不好的堆砌雕琢内容空洞。
总之,格局小、见识浅、生活积累贫乏、缺乏语言天赋和磨砺的人是很难把握赋的写作的。
另外,赋似乎很有生命力,因为它除了能够用于抒发情感用于纵论天下、人生,也适宜于铺叙历史、歌颂功德。
现在敝乡好些学校门口都镌刻着歌咏该校的赋。
如《XX二小赋》、《XX初中赋》。
我学习和工作过的学校也曾有同学和领导叫我写,但我实在不会写赋,而且身体状况也不允许,没那么多精力去查资料,就推荐了别人。
最对不起将我培养成学霸的母校,我的校长和老师们是那么优秀,我的母校是那么有名!(打钟台下是我的教室)(远看我的教室)(打钟台一角,我曾经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上面读完了《大学春秋》)(现在修了教学楼,我的教室和打钟台都已消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