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墨水

喝墨水,第1张

墨水 形容文化人都会说喝过墨水,那么古代文人真的喝过墨水吗?

问题:形容文人都说喝过墨水 ,古代人真的喝过墨水吗?肯定回答:古代人真的喝过墨水。

在农村,我们形容一个人有知识,一般都以墨水多少来评价。

比如,张老师真有文化,人家是喝墨水长大的。

李家小子喝的墨水多,你看字写的多好。

你别听赵小子瞎白活,肚子里没墨水。

王家丫头是喝过洋墨水的。

这里说的墨水,包涵几层意思,一个是知识,墨水的多少等于知识的多少。

肚子里喝的墨水越多知识越多,肚子里喝的墨水少知识就少,肚子里没有墨水,就是没读过书,没知识。

第二个意思是墨水代表教育环境,喝墨水长大的,就是书香门第,或者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第三个洋墨水就是留过学,受过国外教育。

不管墨水还是洋墨水,只要墨水多的人在农村就会很受尊敬和羡慕。

在古代,喝墨水是真的。

在南北朝时期,喝墨水是一种惩罚制度。

据杜佑《通典》记载,南北朝北齐国为了强化官员选拔制度“课试”,也就是选拔秀才,贡士,廉良等读书人,你要是考不好,就会受到惩罚。

惩罚分为三种:第一种,写字出现漏字和错别字的人,会被叫起来罚站。

第二种,书法写的乱七八糟不好看的人,会被罚喝下墨水一升。

古代一升,约合现在的200毫升,普通矿泉水一瓶550毫升,相当于少半瓶矿泉水。

这是一个叫商鞅的人变法以后定下来的数据。

第三种,写文章文不对题,言语轻率放浪,条理不清的人,会被剥夺考试权利,没收佩刀,轰出考场。

佩刀对古代男人很重要,没收佩刀是一种耻辱的事情。

这就是喝墨水的由来。

《隋书》里也有相应的记载。

当然,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也有拿墨水当茶啜饮的。

苏轼《仇池笔迹记》记载,墨里有松烟和麝香气味,世上有嗜好的人,比如藤达,苏浩然,吕行甫,遇到暖和的天气,就兑水研墨,写字的时候,会小口的喝一些墨汁。

这几人写字都很差,认为喝一点墨汁,会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这里要说明一下,古代墨是纯天然制作的,主要成分是燃烧油松制成的松烟,燃烧桐油和猪油而成的油烟,制成烟煤,加入胶水制成的墨,没有毒。

用的时候加水研墨就是墨水。

现在的墨不是古代的墨,不要效仿古人乱喝。

实际上,喝墨水是不能增加知识的,虽然《林下偶谈》有:“俚语谓不能文者为胸中无墨”。

虽然到了现在还有成语“胸无点墨”。

实际上就是一个比喻。

@雪小浪 :我也是个胸无点墨的人,准备穿越回古代喝点墨水回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709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