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余切(英语:arccotangent,记为:arccot、arcctg、ACOT或cot-1)又称为逆余切,是一种反三角函数,对应的三角函数为余切函数,是利用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邻边和对边这两条直角边长度的比值求出其夹角大小的函数,但其输入值和反正切的输入值互为倒数,是高等数学中的一种基本特殊函数。
反余切可以视为余切的反函数,但余切函数是周期函数且在实数上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存在反函数,但也可以视为多值函数,因此我们必须限制余切函数的定义域使其成为单射和满射也是可逆的。
一般最常见的方式是限制余切函数的定义域在0到π之间,如下图所示(以红色曲线表示),此时反余切函数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而是一个单调递减的有界函数,最大值为π、最小值为0且函数连续,但有两条渐近线。
另外一种定义方式是限制余切函数的定义域在之间,如下图所示(以红色曲线表示),这种限制方式与反正切相同,此时反余切函数是奇函数,值域与其他相关性质皆与反正切类似,但函数并不连续。
由于余切是周期函数,而上述二种定义方式皆是取余切的一个周期,因此其定义域皆为实数集。
但当将反余切函数扩展至复数时,会采用后者的定义方式。
但由于复变分析的定义方式会造成函数不连续,在x=0时有断点,因此应用在测量学上时会采用取最小同界角的方式避免断点。
反余切函数经常记为cot-1,在外文文献中常记为arccot,在一些旧的教科书中也有人记为arcctg,但那是旧的用法。
根据ISO 31-11,应将反余切函数记为arccot,因为cot-1可能会与1/cot混淆,1/cot是正切函数。
余切怎么计算,再怎么换算成度数?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