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C型驱逐舰(英文:Type 051C Destroyer,北约代号:Luzhou Class Destroyer,中文:旅州级驱逐舰,或以首舰沈阳号命名为沈阳级驱逐舰,英文:Shenyang Class Destroyer)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隶下的大型防空导d驱逐舰。
本级舰共两艘,于2004年底至2005年中旬于葫芦岛大连红旗造船厂建造下水。
本级舰配备30N6E1型被动相控阵(无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主防空武装为俄罗斯制RIF-M区域防空导d系统(北约代号:SA-N-6“怨言”Grumble),衍生自陆基的S-300F,曾配备于苏联海军主力基洛夫级巡洋舰和光荣级巡洋舰上,具备一定的反d道导d能力。
“里夫”M防空导d系统八联装垂直发射装置6座,备d48枚,搭载的48N6型防空导d(d长7.5米,d径0.51米,有144千克重的破片杀伤战斗部,速度6马赫,最大射程150公里,射高27000米) 这个是前方的两个垂直发射装置,后面还有四个。
四联装鹰击-83(YJ-83)反舰导d发射装置2座,射程150千米。
这个可以装八枚反舰导d。
二者总共56枚导d。
中国051C型驱逐舰续航力15000海里准确吗?为什么052C和051C同样是48单元却还有机库?在电子工业部第14所最大探测距离375公里的S波段四面有源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系统和航天系统提出的最大探测距离只有200公里的C波段相控阵雷达的方案构思,相持不下的背景下,海军决定利用成熟的满载排水量6600吨的051B型驱逐舰的舰体,先开建2艘051C型驱逐舰,即115舰和116舰,2艘都服役于北海舰队,解决了当时北海舰队没有大型防空驱逐舰的窘迫状。
毕竟此时的东海舰队已经相继引进了4艘最大排水量8000吨当时我军最大的俄制现代级驱逐舰136舰、137舰、138舰和139舰,包括南海舰队的2艘满载排水量5800吨的052B型驱逐舰168舰和169舰,这两型驱逐舰都具备区域防空能力。
051C型驱逐舰有6座8单元“里夫”俄制舰载防空导d垂直发射装置,发射的是体积非常庞大的S-300F远程防空导d,实际上就是陆基S-300防空导d的舰载版,苏俄海军是将此发射装置用在万吨级的巡洋舰上的。
由于发射装置包括S-300F防空导d的体积很大,且重量非常沉,舰载垂直发射装置占据了舰体宝贵的甲板空间,塞进48枚远程S-300F防空导d和垂直发射装置以后,051B改型驱逐舰即051C型驱逐舰的满载排水量由6600吨增至7100吨,是当时国产最大的导d驱逐舰。
舰体艉部设置了貌似机库的4座8联装S-300F防空导d发射装置,因此,事实上建造完毕的051C型驱逐舰没有直升机机库,因此,051C型驱逐舰的航空反潜能力较差。
正因为没有直升机机库(但有直升机起飞甲板),影响了051C型驱逐舰的航空反潜作战能力,导致北海舰队这两艘当时国产最大的导d驱逐舰,从未到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反海盗任务。
反倒是北海舰队053H3型护卫舰中的528舰,满载排水量只有2300吨去执行了护航任务,尽管舰艇小,但主炮、副炮、防空导d、反舰导d、反潜直升机包括机库都是有的,能停放和维护直升机。
052C型驱逐舰,才是我海军驱逐舰神盾化的发轫之作,14所的346主动有源相控阵雷达,被实验证明领先他国无源被动相控阵雷达一代,本身052C型驱逐舰也带有试验性能,特别是其防空导d冷发射系统,只能发射单一的海红旗-9防空导d,且是非标准的垂发装置。
有了052C的验证性质,在052C改型即052D型驱逐舰上,346型雷达提升至346A型,四面雷达基阵也有弧形,调整为平板形,这是非常大的进步。
最大的进步实际上是海军标准舰载垂直发射装置的推出,850mm直径、7m或9m的发射井,具备冷热共架发射能力,包括反舰导d都纳入了垂发装置内。
目前,西方的反舰导d都是采用甲板倾斜发射方式,我海军反舰导d不仅威力大,而且发射方式也比西方先进。
051C型和052C作为人民海军第一代防空型驱逐舰“两条腿走路”发展理念下诞生的产品,同样是搭载48单元远程舰空导d,让人民海军首度拥有了百公里外的区域防空能力,不过遗憾的是051C为了上垂发最终牺牲了机库,直保留了舰载直升机起降甲板。
导致这一遗憾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直接的是舰体布局导致的。
作为“两条腿走路”理念下的备选型号,局限性之一:051C沿用了051B的舰体在世纪交替之际,海军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在051系列的谱系下,争取到了051B“深圳”舰的资金支持;在沿用第一代051型驱逐舰蒸汽轮机动力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舰艇吨位,使得吨位首度突破6000吨,成就了“神州第一舰”051B型通用型驱逐舰,成为那个历史时期,人民海军手中吨位最大、性能最先进的现代化战舰。
与此同时,国产新一代防空型驱逐舰计划上马,在综合分析国内技术、造船工业水平之后,海军对于发展新一代防空型驱逐舰,在“小步快跑”发展理念的支撑下,衍生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发展理念。
因为,新一代防空型驱逐舰技战术设计指标起点高,涉及到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导d垂直发射装置、远程舰空导d以及柴燃动力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而这些技术对于当时的人民海军来说都是首次。
因此一个折中保安全的方案上马了,这就是我们的051C型驱逐舰。
051C型驱逐舰最大限度的保证技术的成熟性,故而沿用了051B的舰体,全套引进俄罗斯S-300防空导d的海军版“里夫”系统,将一套引进的系统集成到一个原有的舰体上,这种看似简单的堆积木的设计,必然会带来一系列不可预料的不足。
由于对于051B型驱逐舰的舰体和051C防空型驱逐舰在设计需求上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矛盾,一个为多用途驱逐舰,一个专职防空,定位之间的差异,导致了舰体内部结构的设计出现不匹配性,最终直接的表现体现在了外部构型上,也就是牺牲了直升机机库。
“里夫”舰载防空系统陆搬海,局限性之二:适配性设计存在问题“里夫”舰载防空系统是俄制S-300陆基防空导d系统的海基版本,其在实现陆搬海之后,在适配性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垂发单元尺寸过大和雷达系统没集成设计两个方面。
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在051C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里夫舰载防空系统尺寸过大。
要知道这款装备诞生于苏联时代,苏联时代的海军舰艇整体发展大型化,在苏联上万吨的大舰上尺寸问题并不突出,但是移植到6000吨的舰体上这个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
因为里夫舰载防空系统所采用的垂发单元工作结构是转轮式(类似于转轮手q),其采用的圆柱形布局,单座发射架集成了8个单元的导d发射筒,这本身就使得垂发系统的外部尺寸比较大;同时S-300防空导d本身的尺寸也不小,再加之复杂的结构设计,最终塑造了里夫舰载防空系统整体尺寸偏大,重量过重的问题。
换而言之,里夫系统适用于大吨位舰艇,而不适用于小吨位舰艇。
里夫系统尺寸大、重量重的局限性在051C上具体表现主要体现在垂发单元布局上,051C垂发单元布置大体呈现前2后4的布局,和052C前6后2的布局完全不同。
要知道051C和052C前部垂发都安装在舰炮后部甲板上,为何051C只能安装2座呢?我们先来看051B舰体此前在该位置布设的是海红旗-7近程舰空导d系统以及d药库,在内部构造基本确立的情况下,大体积、大重量的里夫系统在这块也就只能容纳两座串联发射架,就连横线布置空间都不够,更不要说加装更多的数量了。
其次,舰载雷达问题。
052C型采用的是国产第一代海之星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因此其四面阵雷达系统被集成在舰楼的四个方向角上,这种设计不仅仅将占据大量空间的雷达进行了集成化处理,同时还对雷达的安装位置也没有过高的要求,雷达位置的变换,最终使得052C的总体设计更加紧凑,节省了不少的空间。
但是里夫系统本身是陆搬海项目,因而其作为舰载使用后,并没有相应匹配的舰上雷达系统,为此俄罗斯人将原来陆基版的雷达搬到军舰上,也就是我们051C后部四座垂发装置前部安装的那座板阵雷达。
这部雷达的安装,单纯的对051C来说,和四座垂发一同占据了宝贵的舰体后部空间,由于承重能力的限制,最终051C只能放弃机库,仅保留直升机起降甲板。
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了051C最终牺牲了机库设计。
尽管这一设计在今天看来诟病颇多,但在当时按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这种设计也是符合当时人民海军需求的,在当时最大限度保证区域防空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