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歇后语

什么是歇后语,第1张

什么是歇后语 什么叫谚语

1、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

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2、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

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等,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3、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汉语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什么是谚语?“歇后语”为什么叫“歇后语”呢?这一命名的起源是什么?

歇后语是中国 劳动人民 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 风趣、形象的语句。

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 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 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 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 文字游戏。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 熟语包括 成语、 谚语、 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

陈望道在《 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

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 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

《 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 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

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

多为群众熟识的 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

通常有两种。

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

如《 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 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 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

也有利用同音字的。

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

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 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

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

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

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

如 陈望道在《 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 藏词"格一节介绍; 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 隐语"、" 谜语"、" 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

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歇后语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

《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

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867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 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