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梁式

抬梁式,第1张

抬梁式 抬梁式的简介古塔中的抬梁式和穿斗式是什么样?叠梁抬梁式构架?

抬梁式架构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唐代时发展成熟,出现了殿堂型和厅堂型两种基本类型。

厅堂式架构的主要特点是室内的柱子与外墙的柱子不等高,柱子与房屋上部结构间不通过铺作层(斗拱)衔接。

唐宋时,厅堂式架构多用于低等级、小体量的建筑。

殿堂式架构的主要特点是室内所有柱子均等高,柱子和上部屋架间通过铺作层(斗拱)衔接。

唐宋时,殿堂式架构多用于体量较大的高等级建筑。

宋代以后,随着斗拱在建筑结构中的作用日益减弱,殿堂式架构亦逐渐被厅堂式架构取代。

明清时期(1368—1911),内外柱不同高的厅堂式架构成为主要的建筑结构形式。

抬梁式构架,又称“叠梁式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普遍的木构架形式,以垂直木柱为房屋的基本支撑,木柱顶端沿着房屋进深方向架起数层叠架的木梁。

在柱子上放梁、梁上放短柱、短柱上放短梁,层层叠落直至屋脊,各个梁头上再架檩条以承托屋椽,木梁由下至上,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梁架。

梁架中的短柱或木块又称为蜀柱。

在梁架中各层梁两端和最上层蜀柱上架檩(lǐn),檩间架椽(chuán),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

坡顶的重量依次通过椽、檩、梁、柱,最后传到地表支撑面。

即用前后檐柱承托四椽栿、栿上再立二童柱承托平梁的做法。

抬梁式架构其架构复杂,要求加工细致,但结实牢固,经久耐用,且内部使用空间大,能产生宏伟的气势又能做出美观的造型。

抬梁式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895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 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