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衰是丧服名,是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上衣叫衰,断处外露不辑边故称斩衰。
齐衰是次于斩衰的丧服,用粗麻布制成,断处辑边,也缘部分缝缉整齐,故名齐衰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五种孝服是什么?这都是什么人穿的孝服?《三字经》孔子如何对待“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这三类人?《论语》记载: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大体意思是:孔子看见穿丧服的,戴礼帽的和盲人,会见的时候即使他们年轻,孔子也一定会站起来;经过他们的时候,一定会轻步弯腰快走经过。
孔子对于三种人为何持这样的态度?“齐衰者”是指穿丧服的人,表明家里有亲人逝世,孔子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冕衣裳者”是指戴礼帽、穿官服的人,他们代表国家,就像我们现在看到国旗、国徽一样,理应态度严肃,有恭敬之心;“瞽者”是指盲人,由于他们先天不足行动不便,需要他人帮助和怜悯。
孔子对于这三种人非常诚敬,见到他们的时候,不管他们年龄大小,一定要站起来,经过他们的时候,一定会很快地走过去。
通常情况下,我们对于那些比自己富裕的人、比自己社会地位高的人、比自己有名望的人容易表现出自己的诚敬之意,而对于那些比自己贫穷的人、比自己社会地位低的人、不如自己学问高的人却不容易表达自己的尊重之意。
孔子不是这样,他既尊敬那些有地位、有权势的“冕衣裳者”,也尊敬那些比自己地位低的“齐衰者”与“瞽者”,这足以看出圣人不同于常人的思想境界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
对于不幸者的同情,是一个人“为仁”的基本条件。
孟子曾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对于他人的苦难,尤其是对于遭遇不幸者和残疾人的同情和帮助,是人性中最为闪光的部分。
有了这样的同情和关爱之心,就可以扩充为对全人类、全世界的爱,这才能称得上一个真正意义的“仁人君子”。
据报载:在南京一辆公交车上,一个小男孩上车后央求司机不要开车,再等一下他妈妈,等了一分钟还不见来,一位女乘客开骂了:“一车人都有事,凭什么要等”。
司机准备开车,男孩着急了,说“我妈马上来了,叔叔别开。
”迫于乘客的压力,司机只好发动车子,准备走了,但他从后视镜里,看到了孩子的母亲正吃力地赶过来。
男孩的母亲终于上车了,为了不再多耽误大家一秒钟,她从后门上的车。
她是个残障人,但她不想让人们看出她的残障,所以一句话也不解释。
带头骂人的女乘客后来可能也发现了,就开始玩手机,一车人都沉默了。
这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足以看出司机和女乘客不同的思想境界,汽车晚开一、两分钟,可以在路上加快一点儿速度,不是什么大不了事情,但是作为一个残障妈妈上不了车,却要与儿子分开徒步走回家,这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情。
司机多等一分钟,体现了对残疾人尊重和同情。
记得上小学时,班主任老师让学生背诵《小学生守则》,其中有一条: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和残疾人,如今这一条已改为“尊重残疾人”,“尊重”一词用得好,表达了一种对残疾人的感情,只有培养孩子的这种同情心和尊重心,才有可能生发出帮助残疾人的行为,这与孔子的思想是一致的。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本回答来源于作者新浪博客(己关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