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碣

碑碣,第1张

碑碣 “碑碣”的读音和意义分别是什么?碑碣是什么意思

[bēi jié] 碑碣古代汉族人民把长方形的刻石叫碑。

把圆首形的或形在方圆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

秦始皇刻石纪功,大开树立碑碣的风气。

东汉以来,碑碣渐多,有碑颂、碑记、又有墓碑,用以纪事颂德,碑的形制也有了一定的格式。

后世碑碣名称往往混用。

“碑碣”的读音和意义分别是什么?“碑”和“碣”的区别是什么?

《走近书法—碑与帖》安书楷整理碑碑的原义是没有文字的竖石,仅作为一种标志。

后来逐渐发展成刻有文字的碑,主要用来记录事迹或歌颂功德等。

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碑只限于刻有文字的长方形竖石;广义的碑泛指刻石、碣、摩崖、造像和墓志等石刻。

一、刻石刻石的名称由来已久,如秦朝的《泰山刻石》等。

(秦 《泰山刻石》(局部)) 二、碣古人称长形石刻为“碑”,称圆首形或形状在方圆之间、上小下大的石刻为“碣”。

现存称碣的石刻,以石鼓文为典型,内容为记录秦国君主游猎的事,故也称“猎碣”。

(战国 《石鼓文》之一)三、摩崖摩崖是指把文字直接书刻在山崖石壁上,由于石壁不能像石碑那样进行精细的加工,所以字底都很不平整,而且字一般都很大,其书风大多气势雄伟,自然开张,表现出一种天然之美。

如汉朝的《石门颂》等。

(东汉 《石门颂》局部)四、墓志 墓志是埋在墓内的墓碑,上面记载死者的姓名、籍贯和生平。

墓志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

“志”多用散文撰写,主要叙述死者的生平事迹等;“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功绩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之情,“志”与“铭”合称为“墓志铭”。

如北魏时期的元氏墓志等。

 古代墓志形制 五、石经石经是指刻有儒家经籍或佛道经典的石刻。

如《经石峪金刚经》等。

北齐 《经石峪金刚经》局部六、造像古时为活着的人或已故去的人祈福,常在寺庙或山崖石壁间刻石成佛像,称之为造像。

现存最为著名的有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龙门二十品 》。

北魏 《始平公造像》除以上几种外,属碑类的石刻还有经幢、石阙等。

帖帖最早是指书写在帛或纸上的墨迹原作。

后来为弥补纸帛易于损坏或丢失的不足,则将名家书法墨迹摹刻在木板或石板上,这就是刻帖。

其目的是传播书法,便于为书法研习者提供历代名家法书的复制品。

帖有单帖和丛帖之分。

单帖:只刻某一书家的单个作品。

如东晋王羲之的《乐毅论》、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等。

东晋王羲之的《乐毅论》(局部)东晋王献之的《鸭头丸帖》丛帖:集刻多家书法作品。

如北宋时期的《淳化阁帖》、清朝的《三希堂法帖》等。

北宋 《淳化阁帖》(局部)清 《三希堂法帖》(局部)1、字 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路 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饭 是一口一口吃的,日子 是一天一天过的,事情 是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做出来的,朋友 是慢慢品出来的。

写书法,一笔一画,让你懂得世间的次第顺序(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在寂寞中历练升华,在纷繁复杂的尘世间,坚韧笃定,不忘初心。

2、学书之道,重在修身。

修身先明心 明心先自知 自知先自律 自律先自省 (戒定慧;知止而后有定。

)凡事,当有度。

3、要学好书法,且从书法中得以升华,应先从热爱汉字文化开始。

培养对书法持久的热爱之情。

写书法如修行,不是一时,也不是一段,而是一生。

4、把字当人看。

诚心感悟,交流。

字不是冰冷的笔画,每一笔都是感受中华先祖的智慧,每一篇都是让华夏文明薪火相传。

在书法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体会书法。

归根结底,写得是自心。

你苦苦寻找的,是内心的那个真实的自己。

5、品遍百家帖,方得字真如。

阅尽狂与怪,羁心又返朴。

安书楷《学书感悟》仅供参考。

《书法是个啥?》书法是个啥,通俗也高雅。

文人抒才情,孩童亦涂鸦。

一点阳春雪,一捺下里巴。

点点笔画间,血脉是中华。

仓颉始造字,天惊鬼神怕。

殷商契甲骨,书法之萌芽。

周兴八百载,钟鼎颂华夏。

秦朝平六国,小篆统天下。

程邈作徒隶,拨冗去繁杂。

隶为分水岭,方块符号化。

东汉至极盛,有三颂摩崖。

隶生草楷行,书苑绽奇花。

书法是个啥,内敛也潇洒。

静时空对月,动时似万马。

黑白凝万象,苦乐由心发。

神采飞扬处,笔笔是年华。

丁酉秋月 安書楷《书法是个啥?》钟繇字,楷之宗。

留三表,书中龙。

换鹅帖,是黄庭。

存玉版,王大令。

二王脉,隋智永。

董美人,曼妙生。

唐小楷,灵飞经。

赵孟頫,文征明。

丁酉秋月 安书楷《历代小楷节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东晋 王羲之)《兰亭/梦》(安书楷/文)兰亭名扬天下,魏晋风流高雅。

文书千载双璧,世人膜拜芳华。

逸少倜傥不羁,坦腹东床佳话。

书法蜕古去拙,行云流水潇洒。

生来仙风道骨,超然意气风发。

蚕茧鼠须落墨,信手妙笔生花。

崇山峻岭修竹。

曲水流觞清嘉。

天朗气清观道,畅叙幽情烟霞。

感怀人生际遇,功名利禄浮华。

生死皆为虚诞,匆匆一梦天涯。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唐 颜真卿)亲人惨戮,地泣天伤。

悲愤欲绝,痛断肝肠。

贼臣逆乱,毁我大唐。

生灵涂炭,百姓遭殃。

家仇国恨,岂能相忘?!气冲霄汉,心驰沙场。

祭血杀敌,慰藉魂殇。

呜呼哀哉,尚飨尚飨。

丁酉国庆/安书楷《品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宋 苏轼)借问明月几时有,把酒怅然问青天。

诗中仙翁李太白,词里宗师苏子瞻。

文华才情冠古今,怎奈命运总多舛。

滔滔大江东流去,英雄有泪不轻d。

率性直言难入耳,乌史台前命一悬。

谪居黄州逢苦雨,寒食时节更心寒。

破灶空庖烧湿苇,荷锄东坡学陶潜。

悟得红尘梦一场,几度秋凉人世间。

丁酉秋月 安书楷《苏轼》《钟繇》钟繇楷书祖,寓隶出新芽。

划破棉丝被,掘墓寻笔法。

《王羲之》逸少本是仙,神游山水间。

清池尽染墨,兰亭美名传。

《王献之》大令乃奇才,书不染尘埃。

玉版中秋迹,盛名传千载。

《智永》埋头伏案数十年,退笔成冢铁门限。

书圣后裔承家法,清灯孤影静心禅。

《褚遂良》褚河南,书雁塔。

承晋韵,意风发。

如蝉翼,似轻纱。

洛神指,幽兰花。

质高冷,容月华。

姿惊鸿,势天马。

灵飞动,舞云霞。

通神旨,大教化。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隋入唐,瘦劲严谨兵戈藏。

颜鲁公,正气强,雄浑浩然耀东方。

柳公权 ,骨力刚,以笔为谏劝皇上。

赵孟頫,学二王,行书入楷字倜傥。

丁酉初秋 安书楷《楷书四大家》《米芾》宋人米襄阳,生性半癫狂。

嗜石如兄弟,摹古乱真藏。

笔锋八面扫,字势翘肩膀。

蜀素苕诗卷,天下美名扬。

丁酉国庆 安书楷《米芾》《弘一法师/李叔同》清微淡远,不着尘烟。

瘦劲通达,平和内敛。

悲悯苍生,心灯点燃。

无上清凉,沉静安然。

品弘一法师书法有感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在这二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书法的演变与发展从最初的图画、象形性符号到甲骨文、金文、篆书及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相对完善和基本定型,书法艺术从而开始了浑然有序的发展。

一、甲骨文 ( 远古幽冥 神游天地)甲骨文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成熟书法,已具备了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

名称: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时代:商朝时期的一种文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内容:大部分是商朝王室占卜的记录。

发现过程:1899年(清光绪25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一带。

当时,当地的老百姓在耕地时经常耕出一些刻有符号的骨头片,人们把它当作药材卖到药店,据说后来被清代古文字学家王懿荣发现,经过整理研究得以确立了甲骨文的学术地位。

字体特点:甲骨文还处于汉字的早期阶段,是以刀为书写工具、以龟甲兽骨为材料,其主要特点是: 1、笔画线条纤细瘦硬; 2、字形瘦长;3、基本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构等特点。

二、金文(朴茂敦厚 以窥先祖)名称:金文又叫“钟鼎文”,多为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因此而得名(先秦时期称铜为金)。

时代:金文源于商代,兴盛于周代。

内容:大部分是记录统治者祭祀、分封诸侯、征伐及器主的功绩等内容。

字体特点:1、笔画雄壮有力;2、字形较为长圆;3、结构布局比较匀称。

三、篆书(出于朴厚 显于曼妙)名称: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

1、大篆:广义地讲,甲骨文、金文都可以称为大篆。

狭义的专指“籀文”( 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是汉字早期过渡性文字,以石鼓文为代表。

时代:战国字体特点:1、仍带有象形性;2、笔画古朴率直,沉稳敦厚。

(先秦 《石鼓文》。

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

因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

)2、小篆:又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丞相李斯等人在秦国原来使用的篆书基础上,进行简化、整理出的一种通用字体。

时代:秦朝字体特点:1、笔画秀美;2、字形修长曼妙;3、结体匀称整齐。

四、隶书(灿若群星 划分时代)名称:是由篆书演变而来的一种字体。

因这种字体多为下层官吏使用,所以被称为“隶书”。

时代:隶书出现于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朝,盛行于汉朝。

字体特点:1、形成了点、横、竖、撇、捺等汉字的基本笔画;2、写法上讲究波势挑法;3、字形略扁方形。

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称为“隶变”,隶变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隶变之后的汉字形体,基本接近我们今天使用的“方块字”了。

五、草书(不羁尘俗 出神入化)名称:“草”有潦草之意。

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字体。

时代:出现于汉代。

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章草:1、仍带有隶书波磔的特点;2、笔画相连,但字字独立;3、相对容易辨认。

今草:1、一般认为每个字不连为“章草”,相连为“今草”;2、较难辨认。

狂草:1、比今草写得更为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有时一笔数字;2、很难辨认。

由于草书难以辨认,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失去了实用价值,现在只作为汉字特有的一种书法艺术存在了。

六、楷书(端庄中正 谓之楷模)名称:楷书又叫“正书”、“真书”,由隶书演变而来,“楷”有楷模的意思,是一直沿用至今的标准字体。

时代:出现于东汉末期。

字体特点:1、笔画平直;2、字形方正,端庄大方;3、结构紧凑。

七、行书(寄情山水 感怀人生)名称: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在楷书形体基础上,作流畅便捷的书写。

时代:出现于东汉末期,行书产生的年代比楷书稍晚一些。

字体特点:1、比草书容易辨认,比楷书书写起来流畅灵活;2、非常实用。

古人曾比喻说:“真书(楷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走即奔跑)”。

立足经典碑帖赏析,临摹。

此处所说的的经典,都是经过历史验证,经过几千年来沉淀洗礼留下来的碑帖。

1、小楷。

钟繇《宣示表》、王羲之《黄庭经》、王献之《玉版十三行》、钟绍京《灵飞经》,以及后世赵孟頫、文征明、王宠等名家小楷作品。

(可以用硬笔临摹)2、大楷。

(唐楷、魏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颜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頫《胆巴碑》等;《张猛龙碑》,《元氏墓志系列》,《龙门二十品》,《嵩高灵庙碑》,《郑文公碑》,《石门铭》等。

3、隶书。

《曹全碑》,《张迁碑》,《汉三颂》(此处简称),《乙瑛碑》等,以及简牍系列。

4、草书。

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黄庭坚作品等。

5、行书。

《怀仁集王圣教序》、《天下三大行书》,以及米芾、王铎等后世名家。

6、篆书。

适当吸收商代各时期经典甲骨文,金文四大件,至李斯《泰山刻石》,李阳冰,邓石如等名家篆书作品。

单说碑和碣没多大区别,形态有点区别,都是用来做标记。

所区别处碑可以刻上文字或画,竖立起来,有的作纪念,有的作标记,碑所利用的地方较广泛。

而碣只是在墓前做标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915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 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