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龙

地震龙,第1张

地震龙 什么是地震龙?地震龙的资料地震龙看见敌人怎么办?

生存于侏罗纪晚期。

尾巴比脖子略长,小脑袋,有一个脚趾长着爪子,地震龙起初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属,但最近的研究显示地震龙可能是梁龙属的一个大型种,D. hallorum,更有研究提出它们是长梁龙的一个标本。

如同其他梁龙,地震龙生存于启莫里阶到提通阶,约1亿5400万年前到1亿4400万年前。

地震龙是以部分骨骸来命名,这些骨骸是在1979年在新墨西哥州发现,包含了脊椎、骨盆、以及肋骨。

原本被假设是胃石的石头,似乎是经过河流冲积的卵石。

地震龙是在1991年正式叙述、命名,属于梁龙科。

如同其他梁龙科恐龙,地震龙的鼻孔位于口鼻部前端,但头颅骨上的鼻管孔位于头部顶部;而地震龙的前肢稍短于后肢。

侏罗纪时爬行动物迅速发展。

槽齿类绝灭,海生的幻龙类也绝灭了。

恐龙的进化类型——鸟臀类的四个主要类型中有两个繁盛于侏罗纪,飞行的爬行动物第一次滑翔于天空之中。

鸟类首次出现,这是动物生命史上的重要变革之一。

恐龙的另一类型——蜥臀类在侏罗纪有两类最为繁盛:一类是食肉的恐龙,另一类是笨重的植食恐龙。

海生的爬行类中主要是鱼龙及蛇颈龙,它们成为海洋环境中不可忽视的成员。

三叠纪晚期出现的一部分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在侏罗纪晚期已濒于绝灭。

早侏罗世新产生了哺乳动物的另一些早期类型——多瘤齿兽类,它被认为是植食的类型,至新生代早期绝灭。

而中侏罗世出现的古兽类一般被认为是有袋类和有胎盘哺乳动物的祖先。

软骨硬鳞鱼类在侏罗纪已开始衰退,被全骨鱼代替。

发现于三叠纪的最早的真骨鱼类到了侏罗纪晚期才有了较大发展,数量增多,但种类较少。

[1]侏罗纪的菊石更为进化,主要表现在缝合线的复杂化上,壳饰和壳形也日趋多样化,可能是菊石为适应不同海洋环境及多种生活方式所致。

侏罗纪的海相双壳类很丰富,非海相双壳类也迅速发展起来,它们在陆相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上起了重要作用。

侏罗纪是裸子植物的极盛期。

比地震龙还要大的恐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934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 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