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

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第1张

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 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人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

道号浮休道人、文山。

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进士第一。

开庆元年,补授承事郎 、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

咸淳六年四月 ,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德祐元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

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

押解北上途中逃归。

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聚兵抗元。

景炎二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祥兴元年十二月,在五坡岭被俘。

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令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文天祥是什么朝代的我国南宋大臣,舍身成仁的忠臣文天祥的一生是怎样的?

谢谢邀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当提起了文天祥,我首先会想起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感慨他饱经忧患的一生。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庐陵人。

1236年出生于一个富广庶的书香家庭。

幼年的文天祥便聪明好学,是远近闻名的才子。

他在自己书塾的墙上贴满了格言警句,并和弟弟相互激励,共同探讨切磋,谈古论今。

1254年,18岁的文天祥获庐陵考试第一,两年后中吉州贡士,并随父赴京城(今杭州)应殿试。

在朝堂上,文天祥提出改革方案,切中时弊,被理宗等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磐石”,随即,在六百多名进士中折冠,被钦定为当年的一甲第一名,也就是我们所称的状元

由于理宗昏聩,奸臣贾似道当权,又加上中状元不久文父去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文天祥都没有被朝庭委以重任,只是派些闲差。

后来虽偶有提拨,却又因指责贾似道而被免职。

1274年,度宗死,年仅4岁的赵隰即位。

同年,新即位的忽必烈派蒙军二十万水陆并进,直逼临安。

南宋朝野一片混乱,谈蒙色变,充满了畏战的气氛。

有道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

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详,为抒国难,散尽家资招兵买马,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的信心和勇气,招幕了三万多士兵,开始了他的救国安民的戎马生涯。

由于南宋诸军各自为政,或隔岸观火,或临陈脱逃,让升任兵部侍郎的文天祥尽管d精竭虑,却仍无法形成对元军的遏制。

当他历经艰辛率师抵达临安时,满朝文武早已弃官而逃,文官止剩六人。

1276年初,临朝执政的谢太后执意投降,元将伯颜指定必须由丞相出城谈判,闻知消息的丞相陈宜中竟连夜逃走。

危难之际,文天祥被授右丞相兼枢密使,负责出城议和。

谈判过程中,文天祥以正义之气怒斥伯颜,并表示要抗战到底,遂被元军扣留,从此也开启了他艰辛悲壮的苦难岁月。

在镇江侥幸逃脱后,接下来的日子里,从文天祥自己所著的《指南录-后序》中我们了解了这位南宋丞相所历经的种种磨难:奸臣出卖,元人构陷,同僚猜忌,致文天祥几无藏身之地。

文天祥文中一连用了十七个“死”字,描述了他无以复加的艰辛。

次年,朝庭奉表降元,陆秀夫,张士杰,文天祥等拥立7岁的端宗在福州即位。

文天祥任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遂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图光复宋室。

期间,江南抗元斗争复起,在文天祥的号召下,南至岭南,北至江淮,文天祥召令畅通。

可是毕竟寡不敌众,海丰一战,南宋军队被元军各个击破,文天祥及家人皆被俘。

被俘后的文天祥经零汀洋等一路被押解至大都,“风雨羊肠道,飘零万死身”。

一心求死尽忠的文天祥拒绝了一次又一次劝降的说客,其中包括之前被俘的皇帝赵隰和元世祖忽必烈。

赵隰劝降文天祥的口甫一张开,文天祥只回了一句“圣驾请回”便再无任何言语。

忽必烈在属下软硬兼施皆无功而返后亲自规劝,文天祥正襟危坐,昂首只应了八个字:一死之外,无可为者!1283年,对文天祥彻底绝望的忽必烈下令处死了他。

临刑时,文天祥面南拜了三拜,慷慨陈词: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遂即被元人杀害,享年四十九岁。

正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非空原创,欢迎斧正!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文天祥是一个英雄,他在衰弱的南宋王朝,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一件事:大宋王朝可以亡,但中国不会亡!英雄是怎样练成的?科举状元文天祥江西,自古就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宝地。

公元1236年6月6日,文天祥在江西吉州庐陵县的富川镇一个中等地主家诞生。

文天祥从小就以庐陵县的先贤欧阳修、杨邦义、胡铨为榜样。

1256年,20岁的文天祥参加科举考试,和他的弟弟文壁同时被录取为奏名进士,随后又参加了宋理宗亲自主持的殿试,文天祥被皇帝钦点为状元 。

据史书记载,宋理宗赵昀当时出的考题很有深度:人们说只要国君克制己欲、勤于国政,就会实现天道、天理,并得到上天的保佑,我都做到了,但为什么还是国家内有盗贼、外有边患?人们又说,讲道德、行仁治的国君能致天下清明太平,而那些逞强、注重功利进取的国君能导致天下污浊混乱,可是,我看了一下那些汉朝和唐朝的历史,为什么那些讲究用德来感化别人、施仁义的人都不能使天下大治,而不积仁德的人却可以凭纲纪制度建立伟大的功业呢?文天祥的答卷洋洋洒洒,对皇帝的疑问做了回答:天道是存在的,如果你觉得还没有受到天道的庇佑,那是因为你做的还不够!这个回答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皇帝的疑问,但是这个20岁年轻人的激情却感染了51岁的皇帝,宋理宗钦点文天祥为状元。

状元官僚”的颓唐生活从考中状元1556年到1274年的十八年间,文天祥过的是宦海沉浮的仕途生活。

这期间,他有几次被罢官,然后又被启用,官职越来越高。

文天祥当时在湖南、江西一带做官,这些地方当时叫“后方”,虽然前方战事不断,但和那时候大多数后方官员一样,文天祥过的是斗鸡玩狗的悠闲享乐的生活。

《宋史·文天祥传》记载“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襄阳战役之后),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

据《宋史》记载,1274年3月他做赣州知州时,他借着给自己母亲做寿,召集赣州城内外71岁到96岁间的老人1390人举行盛大宴会,犒恤有差,用他自己的说法是借此举提倡孝敬老人的风气。

可这时,襄阳已为元军所破,国事飘摇,他居然还在以倡孝之名为自己母亲大 *** 大办寿礼,按现在的标准,早该撤职查办了。

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的英雄1274年,襄阳失守后,元军南下,逼近南宋首都临安,正在江西做官的文天祥招募人马,到临安勤王。

危难见人品。

这时看到南宋大势已去的许多人纷纷投降,但也有人突然变得更有担当了,文天祥属于后者。

但是对于行军打仗,这个文官出身的状元,也是外行。

但是他有一腔为国牺牲的慷慨激情。

他曾经被元军扣为人质,几经生死逃脱,找到抗元流亡小朝廷,继续抗元。

直到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于广东海丰县五坡岭被俘。

坚贞不屈的民族英雄被俘后,元军多次对他劝降,但是都是无功而返。

作为一个文人,他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79年十月初一,文天祥开始了长达四年的监狱生活。

他身上长满了虱子,衣衫褴褛。

只有四十六岁的他,多次生病,瘦得皮包骨头,已显老态龙钟,左眼已经看不清东西,接近失明。

但是面对各种的威逼利诱的投降,文天祥毫不为所动。

他在狱中,还写下有名的《正气歌》。

在狱中,他坚持读书写诗,记录这一切。

终于,元朝统治者失去了耐心 。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斩首于北京柴市口,那年他四十六岁。

临刑前,他向故国的南方下拜。

他死后,人们在他的衣带中发现了这样几句话:“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后人称此为文天祥的“衣带赞”。

小结人无完人,文天祥也有一些缺点,但这些都不影响他的爱国光辉。

在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竭尽全力捍卫国家的尊严,这就是我们民族英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955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 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