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学(希腊语:αισθητικ?;英语:Aesthetic)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
2、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嘉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美学概念,并称其为“Aesthetic”(感性学),也就是美学。
3、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4、美学属哲学二级学科,需要扎实的哲学功底,它既是一门思辨的学科,又是一门感性的学科。
美学与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等有着紧密联系5、黑格尔在书中全面联系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建立了完整的唯心主义美学理论体系。
提出美学研究的范围是美的艺术或艺术的美,美学实质上是“艺术哲学”。
主张美是主观与客观、形式与内容、理想与现实、自由与必然的辩证统一。
强调艺术是绝对观念在感觉经验上的体现,艺术的发展是精神克服物质局限性而达到“主观性”的过程。
1,什么是美学和摄影美学?艺术美与社会美、自然美有什么区别?美学的本质是什么?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审美现象的人文学科.它探讨美的本质、研究内容和形式美的一般规律.社会审美现象是一种客观的常见的社会存在,它充斥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美学是对社会审美现象进行分析,抽象和理论概括的产物.,继而发掘与深挖……
美是是觉知、是感受、是领略。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他的《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这篇文章里说到:“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只是一种看法。
”何意?山上有一棵古松,一位木商,一位植物学家,一位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三人同时都可以知觉到这棵树,可是三人所觉知到的确是三种不同的东西,木商觉知到的是可以用来做物件的木料,植物学家觉知到的是一棵植物,而画家不管这些,只管审美,他觉知到的是一棵苍翠挺拔、昂然高举的古松,各人所见到的古松都是他们自己性格和意趣的返照。
所以,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换句话说,美不是纯粹客观的,是含有主观成分的,美不在物,不在自然,只有我们去领略了,美才会产生。
就拿“自然美”来说,我们说自然美的时候,觉得美本来就存在自然中了,就算没有被人领略,它也就在那里,但当你感受到美的时候,已经不是自然了,就好像上面说的看到一棵古松,木商、植物学家、画家各自所见到的已经不是它的本色,是经过人情化的,其他无论是高山、流水都是如此,我们在欣赏风景而觉得它很美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的心外射到风景里去,把外境的风景加以人情化和艺术化了。
阿尔卑斯的山谷里有一条马路,两旁景色美极了,路边却插着一个标牌写着:“慢慢走,欣赏啊!”如果美是本身就在那里,无论我们看不看都在,何必要写这个标语,因为只有我们去看了,去感受了,去领略了,美才会产生,“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所以,美不在别处,而在我们的心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