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比喻事情成功后,把出过力的人抛弃或杀死。
2、出自《淮南子·说林训》:“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鸟尽弓藏”,这是古人经常对后人的忠告。
范蠡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的主要谋臣。
他为勾践策划一切,指挥军事,灭了吴国,称霸中原。
他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与处安”,为了避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命运,他功成身退,弃官经商,到了陶地改名换姓,叫做陶朱公,得以善终。
中国人据此感叹世态炎凉感叹了几千年。
鸟尽弓藏成语解释传统文化中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怎么解读?借指某些君王,过河拆桥,只要重臣尽忠,一旦自己目的达到,为巩固自己地位、为太子登基铺路,防止重臣能高震主、功高盖世甚至谋权纂位,斩杀功臣、能臣、权臣。
当然历史上功臣、能臣、权臣纂位的也不少。
传统文化中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怎么解读?我认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对待破与立巨变中的一种态度,从哲学上来看,“破旧立新”是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任何组织或个人,都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下一步方略,实现华丽转身,以变应变,方能走出洼地,焕然一新,这才是积极的应对。
一、善于从“马上得天下”向“马下治天下”转变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知难不难在于具有危机思维、应变思维、变革思维、创新思维,以圆融的生存姿态,遇山水转,遇石水转,因机而动、因势而变。
汉唐盛世兴于文治。
陆贾以客从高祖定天下,是促使汉高祖从轻儒生到重儒生的儒生之一。
他进言,骑在马上得来天下,难道还骑在马上治理它吗?意在武力可以夺取天下做君主,但是却不能只用武力来治理国家。
这文治的亮点,就是汉朝实行的是无为而治,让百姓自己发展,减少赋税,鼓励生产,开劈古丝绸之路,中西方文化得以交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文化。
唐朝全面实行科举制,培育和选拔了大批人才。
唐朝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分发展。
汉唐的盛世体现了一种先进文化和高昂的民族精神。
李自成失败的根源,在于不能分析把握自己团结的力量。
保持“马上治天下”的武治传统,将民心的范围放得太小,把穷苦农民作为民心的唯一基础。
一贯推行打击地主豪绅的政策没有改变,这种政策在起义初期能够起到奇效,团结广大的苦难群众进行战斗。
但政权建立之后,这种一味打击地主豪绅的政策没有得到及时更正,而是以更加残酷的手段进行镇压,又加之不懂得爱惜人才和保护知识分子,因而引起了士绅阶层的集体反对,满洲贵族与汉族士绅群体相互勾结,构成了对大顺军的压倒性优势。
李自成不懂得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不懂得对地主和士绅进行既团结又斗争的方针、既吸收又改造的办法,因而其失败是必然的。
二、善于从“被动淘汰”向“主动适应”转变世界瞬息万变,而人类的天性却一直都是追求安定、躲避危险的,因而大多数人不但害怕改变,更抗拒改变。
一旦新的转折期和新的格局来到时,还在执著旧的传统,不能调整生存应变力,就难于在新环境中存活。
在格局变化后,在面临选择中,人各有志,有的知恩图报,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有的功成身退,明哲保身;有的良禽择木而栖,名臣择主而事,以小忤求大合;有的深谋择远而虑,以近达远。
李白曾立下豪情壮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莱人”,经努力很快荣登翰林学士这一古代文人梦寐以求的事业巅峰。
但当他感觉这这只不过是替皇帝点缀生平,而不是他的追求后,毅然选择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弃官而去,用行动诠释他的《行路难》:“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生。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从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学会放弃,才有机会体验另一种生命历程。
其实,有未必真得,无未必真失,有无随缘、得失在心。
人生的遭遇不可简单用“得失”二字定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主动适应,是积极的态度。
做出自我调整和角色转变,就能实现“三级跳”: 这就是积极主动解决好摆在你面前的问题和困难。
敢于面对问题和困难说“不”,重新点燃你的激情和活力,尝试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在拼搏奋斗中学会变不利为有利,集小胜为大胜,最后就能将理想变为现实。
萧何的智慧,在于他深谙“镇守国家安抚百姓”的文治之道。
刘邦说的“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这句话就是对他的最确切的评价。
这背后,其实就是萧何能主动适应环境,立足新的起点。
韩信的错,看似过于自信,其实根本上是没有转变身份。
不知自己身份,自然锋芒毕露,不知收敛,功高盖主,目空一切,而导致失败。
正如司马迁说的:“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后被吕后和萧何用计杀死。
死之前终于明白“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但他死都不明白转变身份的重要!三、善于从“因循守旧”向“变革创新”转变市场竞争激烈,因循守旧必然被淘汰,变革创新才有生机。
三国鼎立的形成与变革创新有关。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出现三分鼎立的局面,这由很多因素构成,即三分的人才均势、地理均势、政治均势等多种历史原因的交叉作用才形成的。
其中,“人谋”起了主导作用。
三权鼎立的瓦解,是因循守旧的思想导致的,它助长了汉末世族地主集团的兴起,加上曹 *** “挟天子令诸侯”的权奸色彩搅得人心不和,造成相互制约力量的消涨,最后平衡的格局被打破,最具统一华夏的魏国没有做到,完成统一的却是魏国的司马氏集团,是最大的摘桃派,而曹、刘、孙都成了悲剧人物。
统一的趋势是势不可挡的,但其中一曲曲挽歌引人长思。
摩托罗拉和苹果成在创新,败在守旧。
2009年,摩托罗拉开始使用Android *** 作系统,摩托罗拉数款手机成为Android平台最畅销的产品。
但是随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年后,它的市场份额从全球第二名跌落到全球第八名。
之后,被谷歌收购,因没有复苏又被卖给了联想。
其中原因主要是企业制度僵化,缺乏活力,新品开发慢,没有占据市场。
你不超越自己,就只能等着被别人超越,自我超越叫重生,被别人超越叫失败。
时代抛弃你,不需要理由。
秦孝公和商鞅变法的成功在于创新。
商鞅29岁入秦,为了“求贤令”,他三见22岁的秦孝公,分别讲了帝道、王道、霸道,而秦孝公志在霸道,即开疆拓土,成就霸业。
由于商鞅主张的变法察古知今、鉴往思来,有所创造,有所超越,顺应时势,而深受大臣们和老百姓的欢迎。
变法取得了成功,亮点是土地制度变化了,开阡陌,除井田;治安管理加强了,什伍连坐,互相监督;贵族特权消除了,奖励农耕,论战功授奖,可富甲一方。
于此秦军变成虎狼之师,由七国争雄的二流国家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商鞅以他的变法,开秦扫天下的先声。
魏惠王的失败在于守旧。
三晋联盟由于利益不均而破裂后,外交上没有修补三晋联盟,军事上四面出击,政治上不能重用人才。
在列国纷纷变法图强时,他却不能及时改弦更张,停留在因循守旧和怨天尤人中。
我们不仅要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更要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
如果我们不能在旧的思想中“破旧立新”,就不可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