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曲牌名:1、黄钟宫 :此曲调,先强后弱,先滞后畅,起要高亢,收要短促,中要平缓,宜用于咏史伤叹,志情不达,离别怨责;2、醉花阴 :此词的意境通过描述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3、喜迁莺 :此词不假外物,不事雕琢,直抒胸臆,给人以明快俊爽之感;4、小石调:表达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5、刮地风 :表达作者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有哪些曲牌名?怎么分词牌名和曲牌名?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名称。
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名称。
牌就是谱,词牌就是歌谱的意思,犹如现代民歌有《杨柳青》、《紫竹调》等,写作时可以按照它们的曲谱填上歌辞一样。
所以,古人把按照词牌写词叫做“填词”。
后来,词的曲调逐渐遗失,词牌就由乐曲名称变成种种特殊的格式,即专供人们填词时遵循的有关字数、句数、分段、平仄、押韵等的文学格式。
词牌的来源大致有三:乐曲名。
例如,《苏幕遮》原是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舞曲,舞时要相互泼水,“苏幕遮”就是防水用的油布帽子,所以用它作为乐曲的名称。
又如,《菩萨蛮》是因为蛮国(今缅甸境内)进贡时,梳高髻,戴着金冠,身上佩挂珠宝,人称“菩萨蛮队”,乐工就谱成了“菩萨蛮曲”。
等等。
二,词的题目。
例如,《渔歌子》是歌唱渔夫生活的,《踏歌词》是歌咏舞蹈的等等。
三,摘取词的部分字句命名。
例如《忆秦娥》是由于这个词牌的第一首歌词有“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句,因而得名的;《忆江南》原名《谢秋娘》,后来白居易填写的本词有“能不忆江南”句,因而改名,等等。
词牌广泛流传之后,早以失去了题目的作用,仅仅表示一种格式。
所以,在填词时往往要另加题目。
例如毛泽东的《蝶恋花》,这只是词牌名称,题目是《答李淑一》。
曲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盛行于元代以后。
它是配乐歌唱的诗,由于音韵的关系,有北曲与南曲的分别。
北曲兴起于金,以中州(河南)音为主;南曲兴起于南宋的温州一带,浙东方音很重,以后在音调上虽多变化,但始终以南方音为主。
曲又有散曲与剧曲之分。
曲的体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曲有曲牌和宫调。
曲牌又叫牌调或曲调,是一支曲子的谱式,每一个曲牌都隶属于一个宫调,每个宫调都有若干个曲牌。
如《双调.寿阳曲》、《正宫.端正好》,(寿阳曲)、(端正好)是曲牌,(双调)、(正宫)是宫调。
宫调就是乐曲的调式,它标志着乐曲音的高低、强弱以及不同的声情。
古人对各种宫调的声情也作过一些分析,比如说(仙吕宫)清新绵邈,(南吕宫)感叹伤悲,(正宫)惆怅雄壮等等。
这些分析虽不一定确切,但也说明不同宫调有不同的音乐特色。
二、曲韵另有韵部,与诗词的韵不同。
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把当时元曲的韵整理成十九个韵部,即:东锺、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寻侵、监咸、廉纤。
曲韵的特点是没有入声,因为入声已分别派入平、上、去三部;允许平、上、去三声通押;一支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可以在一首曲子中出现重韵。
这些都是曲与诗、词不同的地方。
曲有衬字。
根据曲牌规定写出曲句,在形式上也是长短句,但由于演唱的需要,可以在规定的字数之外再增添字,所增加的字就叫衬字。
衬字可以加在句首,也可以加在句中,但不得加在句尾。
衬字可以是实字,也可以是虚字,加在句中的多是虚字。
一支曲子里所加衬字多少不拘,平仄不限。
所以曲比诗、词在语言上更活泼自由,更加口语化。
曲子中相比较,剧曲衬字多,散曲衬字少,而在散曲中,是套数衬字多,小令衬字少。
词牌名和曲牌名,首先要搞懂什么是词?什么是曲?词最早是由教坊乐改编或者西域、南蛮之地传入内地形成的一种演唱的表演艺术,也就是唱词,具有音乐性。
曲牌名是散曲的曲牌,也就是曲牌在曲子词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更深层的发展。
元散曲较之前的词来说更加通俗,词的方向是雅化,而散曲更加倾向于俗化,这就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区别。
元代的散曲结合了五代词、宋词、金词的韵味,将人们生活中的俚语(土话)写进散曲里,更加市井化。
而词牌名和曲牌名很明显的是词牌名固定化,而同样的词牌到散曲也会化用,但是字数,平仄等就跟据元代人的习惯改变了,所以元代散曲大部分曲牌名和词牌名是不一样的,只有少部分基本一致,如既是词牌又是曲牌的,《人月圆》。
而词牌曲牌同名的比如《卖花声》,词牌又做《浪淘沙》,它的平仄和字数已经完全不同了。
散曲的词牌也多取自生活中如《小桃红》、《四块玉》、《红绣鞋》、《梧叶儿》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