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 思维定势

考研数学 思维定势,第1张

考研数学 思维定势 高教版 考研数学思维定势与常考题型 怎么样解数学题如何破除思维定势?好多题卡住了,一看答案豁然开朗?

在打破思维定势之前,我建议先建立思维定势,正所谓不立不破。

思维定势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成熟的表现,所谓经典题型有经典解法就是这个意思。

一般来说,老师都会归纳总结出一系列经典的解题方法,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讲授专项的思维方式方法,也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如果没有建立思维定势,恰恰说明学生没有掌握住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因此,我建议首先要建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定势,在此基础上,打破思维定势。

建立思维定势的方法很多,其核心要旨就是归纳总结,将典型题目进行深度剖析,分析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定的解题套路,也就是所谓的定势。

那么,如何打破思维定势呢?这个问题我们反向考虑。

刚才提到,思维定势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利器,那么,我们用思维定势解题不就行了?事实证明并不行,什么时候不行?复杂的综合问题时不行。

当我们处理简单的类型题目时,我们用常用方法,套用公式,根据定势解答即可,但是,当我们遇到综合性问题时,用带公式法解题往往出错,因此,破除思维定势的有效方法就是建立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思维而不是定势思维,用体系结构而不是单兵作战的方式对抗复杂问题,我们可以在每一个单元学习后,制定笔记或者绘制思维导图,这样,一段时间以后,相关知识点都建立了相对独立又完整的知识架构,在此基础上,分析综合,形成各个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关系,最好以图形的方式进行表示,久而久之,即可形成对整个知识脉络的整体性把握,建立起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互相关联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时候,我们在做题目的时候,手中就不再是使用“棍棒刀叉”,而是“武器套装”,题目自然会迎刃而解了。

谢邀,我来介绍一下如何在解数学题时破除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顾名思义,就是长期形成的固定的方式或格式。

形成思维定式,责任首先在教材,翻看数学课本,不难发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讲三角函数,不会涉及平面几何。

这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知识点,似乎都是独立的,互不相干的。

不是说教材这样编不好,基础教学都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但客观上,形成了各种知识点的人为分隔。

责任其次在老师。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有意识地把各种知识点串联起来,打破课本教学的条块分割,引导学生灵活使用各类知识点解题,老师的作用无可替代。

有得过且过的老师,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学生。

最后责任主要还是在学生。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在学习过程,能否做到手勤、脑勤,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愿意多看几本课外书,愿意多做几套模拟题,愿意尝试用不同的数学工具解题,这才是是决定性的。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举个例子,当面对x^2+Y^2=1时,能够想到些什么?这是代数,-1=<X<=1,-1=<Y<=1;这是一个圆,在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这是复平面上模为1的复数集合;这是参数方程,(sin a)^2+(cos a)^2=1;这是两个边长分别为x和y的正方形,面积之和为1,......你能想到的越多,说明你打破思维定式的能力就越强。

打破思维定式,一是基本功要扎实,各个知识点,熟练掌握,深刻理解。

二是思维活跃,不满足于把题做出来,追求一题多解,即使走不通,也是有帮助的,对各类知识点的应用条件会有深入的认识。

三是要学会并敢于站在出题老师的角度去分析题目,猜透老师想考什么知识点,设了哪些“陷阱”,又隐藏了哪些“捷径”。

这就有点像“降维打击”了,把自己的思维提升一个维度去解题,很多题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附上一些一题两解的案例,供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4157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 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